2018年10月30日 星期二

你有日常定課?


我的定課
早課
每日早晨問訊三寶,唸三皈依。

(因早晨忙碌家人早餐與準備上班,尚未有固定早課,另在開車時播放普賢行願品與聖嚴師父的講經光碟做為學習。)
平日
晚課

沐浴後,每晚九點半開始晚課。
  1. 禮佛三拜。
  2. 打坐半小時。
  3. 念佛禪方式(打坐+念珠持咒)半小時。持咒:六字大明咒(108)+準提咒(108)
  4. 持誦:八大人覺經(1)、大悲咒+心經(1)、法華三經每日一品(無量義經、妙法蓮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5. 懺悔、迴向偈。



周一參加禪坐共修、周二聖嚴書院上課,晚課省略打坐,僅保留八大人覺經(1)、大悲咒+心經(1)、迴向偈。
周六改為懺悔禮拜108遍、大悲咒+心經、迴向偈。
周日則為八大人覺經(1)、大悲咒+心經(1)、持誦藥師佛本願功德經(1)、迴向偈。

定課心得:這些定課對我有何幫助?
  1. 採取一次增加一點點,維持不斷精進。
  2. 專屬個人的對治良藥,彈性調整適性。
  3. 做為檢視是否把佛法用於生活的指標。

前三年,並無定課習慣,純粹研讀經典為主。
後因深受<楞嚴經>以及<普賢行願品>感動,決定學習進入寺院學習禪修打坐。

初學打坐,因身體僵硬、長期坐骨神經痛難以持久,便把打坐加持咒當作定課。透過持咒增強心力與定力,漸漸地延長打坐時間。剛開始,只能打坐半小時,近三年來,配合放鬆與加強核心肌群運動,目前終於可達1小時。每日打坐的定課,對我有很大改變,配合禪修五調與吃素,不僅減重10公斤,也解決我長期心悸、失眠吃藥的問題。

禪修的學習,像是滴水穿石。以前容易被外境困擾的煩惱,即使暫時受影響,也能自我觀照當下的情緒,在轉念及唸佛後改變自己,消融不必要的煩惱。而共修的過程,也讓我增長正知正見,學習更多禪修方法,如經行、拜佛。因此把懺悔禮拜納入我的定課。懺悔禮拜的拜佛定課,會大量流汗和手臂、腰背痠疼,所以安排在周六,方便周日能夠身體恢復。經過半年多後,身體也能漸漸適應,方法也能攝心。

在學習過程中,初以接觸經典為主。但因記憶力不佳,深知口誦心惟,才能慢慢薰修。持誦經典後,一則能深植信根,學習佛菩薩的慈悲智慧,二則持誦功德也能迴向大眾。剛開始以為誦經很無聊,其實持誦像是在意識田裡種下善種子,平時也許沒感覺,但在遇到生活中逆境或心生煩惱時,很奇妙的,心裡就會生起平時所誦的經句。彷彿佛菩薩親臨灌頂提點,就能獲得學佛的安心利益。這點跟其他閱讀聖嚴師父的書,非常相似,我也因此大量閱讀師父的書籍。

對我來說,持誦內容是階段性與彈性的。例如要參加菩薩戒前需要前方便,即在三個月前改為每日誦戒。如果因為共修或上課,則彈性調整縮減。而持誦內容,也因為自己的因緣,由單一經典漸漸增加成為以法華經與藥師佛經為主,但是每日課誦一定都有大悲咒與心經。

另外,在親友生病時,唸經迴向也是一個幫助自己安定身心,並給予正面祝福的方法。尤其,讓我深感學佛真好的,是在今年親人往生時,我發現原來這三年來的定課,無形之中已經成為我的支撐力量,不僅能安定自己身心,也能幫助亡者、生者親人度過難關。

感恩三寶、感恩聖嚴師父、感恩法鼓山與寶雲寺、感恩一切善知識,這無盡的感恩,也讓我發願自己能夠繼續精進、繼續學習,能夠盡未來際護持三寶、學菩薩行。

27組 林明蓉同學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