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緊急時刻安心求助觀音菩薩的經驗分享

  1. where:當時與菩薩住同一棟每一層只有三戶的獨棟大樓,大樓外觀顯單,我們居住12樓。
  2. when1999921日凌晨1:47
  3. which921大地震
  4. what地震時真是天搖地動,整棟大樓搖的感覺如快速繞圈轉。被震醒同時也聽到隔牆已就讀高三的女兒大喊一聲「媽…!」,隨即趕往,女兒即刻驚恐的將頭埋入我懷裡,除了安撫她媽媽在,摟著她的當下也安心的在心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並想著管他房子要往前、後、左或右倒,菩薩都自有安排,就安心自在了。  
  5. how

    1.  大震後餘震不斷,大家應該是餘悸猶存,鄰居們不約而同紛紛走下樓前往對面的小公園,此時遇到正觀望著我們大樓住6樓的菩薩,菩薩要我們不必擔心,並分享地震怕上下震,不怕左右震,台中的地層又多屬堅硬的岩石類,相對較安全,尤其我們大樓地下停車場地下一層有一個如泳池般大的蓄水池,搖擺時可以釋放能量,有助於保護大樓,(也恍然大為何停水3天時,我們大樓仍然有充裕的用水。)
    2. 感恩得此因緣免費上了寶貴的一課,我們大樓地震後也真的幾乎無傷,只有大樓外牆掉了幾塊小磁磚。感恩佛菩薩護佑!
    3. 也在當天只要進家門必接獲來自海內外親朋好友的關懷電話,都是著急掛心著居住在單薄獨棟高樓的我們,是否平安?深刻感受被關懷的溫暖。
    4. 體會佛菩薩真是無處不在,有求必然應聲而至,得以心安平安。心懷無限感恩。
第5組 林月霞

心中觀音

自小與外祖母住,長期跟著外祖母入行天宮禮關公求平安。小六外祖母過世,母親以傳統方式為她的母親辦喪事,從此小小心靈落印了,常常在夢裡走入無腳的群眾中,夢中不起而起「觀世音菩薩」聖號以求解脫「脫離險境」,從此多次夢見觀世音菩薩。

之後與父母親弟妹同住,驚訝於母親料事如神,叮囑帶傘、備外套,往往被她料中。某一天,突然覺得媽媽是觀世音菩薩。霎那間,發現眾生皆是觀世音菩薩。

懞懂的我,不知道緣起,也未追其原委,歡喜見人人皆是觀世音菩薩。

以上分享
第5組 李貴蘭菩薩
2023.7.30

2023年7月2日 星期日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_20230701_起手式活動心得分享

 寶雲十年時時有你 悅眾共識凝聚心得
 
昨天11271日參加「寶雲十年時時有你」的悅眾共識凝聚活動,當主持人朱惠斌菩薩細數過去從鐵皮屋時代,甚至更早期台中分會的各個據點,菩薩們參與各種活動的點點滴滴時,一方面感恩前人種樹,有這麼多菩薩共同成就寶雲寺過去的十年,如今即將迎接下一個寶雲十年,能夠躬逢其時,參與共演下一個寶雲十年,點亮更多人的心燈,播下更多菩提種子,深感與有榮焉。
 
另一方面,在主持人回顧寶雲歷史時,勾起回憶,原來早在忠明路時期,就已經跟寶雲寺結緣了。當時,到忠明路的台中分會請了一組方墊蒲團,雖然大部分時間都被束之高閣,但現在這組方墊蒲團已經是我禪坐的好夥伴。另外,藉由忠明路台中分會的因緣,得以參加83年在農禪寺舉行的皈依大典,皈依聖嚴師父。然而,皈依後在人世間載浮載沉,如《法華經.信解品》中的窮子一般,「捨父逃逝,周流諸國」,如此經過20幾年,終於在108年找到回家的路,重新在佛學班的課程中,與佛相會,與法相應。
 
當「菩薩行」的歌聲響起時,「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為利眾生故,不畏諸苦難。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師父的身影不斷在眼前浮現,感恩的淚水從心底湧出,感恩師父將佛陀的心燈傳遞下來,迷失的窮子得以找到回佛家的路。
 
在佛菩薩前發願,願追隨聖嚴師父的理念,盡心盡力學習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將佛法的智慧與慈悲分享給更多人。發願後,恭請一部「法華手鈔本」,如副都監果理法師的開示,這是一本無字天書,每個人以經典為劇本,以寶雲為道場,演自己的法華。
 
108佛學班 張慧千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_20230701_起手式活動心得分享

「從地湧出的石頭,尋找從心湧出的菩薩。」在聽果理法師上「從地湧出品」的時候,沒太大的感覺,今天見到了這麼多菩薩,既感動又高興,感動的是這些菩薩經過千辛萬苦創造了這麼美好的環境給我們,高興的是自己進到了這個團體,104年前我來不及參與,往後10年發願不缺席。
我們就如「法華經信解品」中的窮子,今天回到佛家,領取家業,無量珍寶不求自得——「法華經手抄本」,演出自己的法華。
法師告訴我們,經典就是我們的劇本,我們要授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法華一刻鐘」就是最好的下手處,在學佛的路上會遇到很多煩惱、障礙,我們就要學習常不輕菩薩的信念,「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做佛。」
感恩宿世的善根因緣,在寶雲好城遇到了我們的導師—果理法師,帶我們走過了疫情,讓逃走的心重新回到蓮花座上,在法師的帶領下,
福慧雙修
願願相續
成為點亮自己和他人的寶雲。
阿彌陀佛。

 

110佛學班 諶耀紅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_20230701_起手式活動心得分享

【寶雲寺十週年起手式活動】
時間過得真快,怎麼一眨眼時光,從寶雲基石、上樑、落成、啟用,思緒還停留在揭幕那一刻....記憶猶新。
 
在進入寶雲寺那一刻時,看到好久不見菩薩們,心中滿是歡喜,尤其遇見曾經一期一會課程共同執事的菩薩們,再度相遇,寒暄問候,甚至激動擁抱。
 
走著般若道,這段路走過無數遍,但這次心情夾帶著複雜~十週年起手式?是什麼?這活動是有任務,一直遲遲沒報名,是覺得無法勝任,但想想能接引更多人來親近寺院,與佛相約,所以我來了。
 
在朱惠斌師兄一路介紹寺院,回顧就像搭著時光機回到更早時間、忠明路54號、市政鐵皮屋、到這棟12層大樓落成,訴說人、事、物種種歷歷在眼前,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更多感謝法師們教導、許多義工菩薩們護持,處處看到菩薩們忙碌身影。
 
在起手式活動,寫下我的發願:『以善緣為願,接引更多的菩薩,關懷更多的菩薩,一起來種福田,累積福慧資糧!』
 
慶幸自己走在法鼓山這一個正信的道場。相信可以一直安全、安心、安定來行菩薩道。
112福田班/ 104佛學班  卡蘿合十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_20230701_起手式活動心得分享

  <寶雲十年  時時有你>

今天雖然是為了寶雲寺114年落成十年的暖身起首活動,

但我認為也是各會團悅眾回娘家,

大大凝聚向心力的活動,

很多過往的照片、活動提醒我們曾經在三寶前,在寺院發願,努力修福修慧的點點滴滴,

充滿了無限的感動,

更喚醒自己學佛的初發心及願心

 

疫情這三年半,

時空的改變及自己不夠精進努力,

懺悔自己學佛愈來愈退轉,

妄想顛倒愈來愈多,

誠如副都監法師所說,

學佛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回佛家的路,

我們要倚眾靠眾,

感恩寺院團隊很用心的規劃活動,

讓我在三寶前,在悅眾菩薩前可以從妄想顛倒退轉的叉路再回到三寶前的康莊大道,

期許自己可以和更多人分享佛法的好,

一起參與寶雲十年,時時有你的活動,

感恩,阿彌陀佛

110佛學班王明儀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_20230701_起手式活動心得分享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

原來自己也能是小小菩提種子,其實此次以法相會,滿滿的是感動、感恩,聽到、看到許許多多在普薩道上引我們前行的行者,或許沒太多言語,但他們用身體力行詮釋正法的妙用,不需歌功頌德,卻讓我為他們的付出感動得無法言語。

師父好像把普薩道舖好樣,我們只安著心往前行,感悟、力行,一代代傳承。

也感恩一切因緣,讓我遇見師父,而法鼓山道場讓我們於此相遇,共同往目標前行。

 

112福田班陳碧霞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_20230701_起手式活動心得分享

 寶雲寺十週年起手式
咋聽之下,對寶雲寺10週年起手式這個活動,何謂起手式?起了好奇心,就興沖沖地報了名後來又發現和在職課程有衝堂,因調不開在職研習課程,所以取消了起手式的活動,某天因緣變動了,有機會可以調課,讓我能再報名參與起手式的活動,感覺是有願就有力。
當天活動一大早,大家一起在寶雲寺空間拍攝創意合照,感受到大家是歡喜的就像是回到佛家一樣,隨著佛光而來。
隨著朱惠斌菩薩的主持,帶著大衆進寶雲如來家的歷史軌跡中,一路述說著寶雲寺的過去、現在,活動進行過程中,當我看見資深師姐推著寶雲飯團車從中間走道往後走時,我竟然眼眶紅了,掉下了眼淚,心是感動的,感恩在這之前的法師們、資深悅衆們及衆多義工們的篳路藍縷,因有您們的身影,才能有這座寺院道場,讓我們來學佛,從現在及未來就是我們也要一起接引更多人來學佛,人人成為菩提種子,來護持正法。
 
112福田班/佛學班蔡美玲
 

寶雲三千,菩提種子_20230701_起手式活動心得分享

能夠參與這次的起手式盛會,我內心覺得既感動又激動!

整個典禮進行得非常的殊勝法喜,在主持人娓娓道來的敘述中,我們一起回顧了寶雲寺的歷史與許多感人的人事物⋯。

對於我這樣的新進學員而言,一種油然而生的崇敬與感恩~~是前人種樹後人承福,更是一種傳承與接棒的肅然敬意。

許多前期參與建寺的老菩薩的故事與身影讓人感動。
有回顧、有溫暖、有傳承、有願力⋯。
心中的情緒與感動波濤洶湧,數度熱淚盈眶⋯⋯。

拿到許願卡片與恭請「法華手鈔本」時,虔敬的內心激動又喜悅。

我給自己的期許是:
讓自己成為一束光~~
有願有力,法喜助人!
我會記住這樣今天的感動及與法相會的喜悅,分享給更多人。

「寶雲十年時時有你」起手式,
點燃盞盞心燈,心與心的力量,
寶雲冉冉,有願必成!

111佛學班 李玉婷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