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 星期二

佛學班這門課程上到目前為止,自己的收穫是?

這三個月來,感恩在郭惠芯老師、常允法師、演義法師等老師群的用心教導下,雖然大家的程度不一,卻也慢慢融入了107班學習氛圍中,營造互相鼓勵增上的同學情誼。

從九月份到現在三個月的課程,如果用一張圖來整理,不僅有良好的複習效果,更可清楚看出其脈絡次第。


我對這門課程的收穫可以分為三方面:

一、對過去學習的溫故知新

過去習慣自己看書學習,結果零星解惑卻不連貫,很難產生力道。記得學佛初期抄寫心經,開始好奇其中文字名相到底是甚麼意義。雖然在網路上可以查到,但要到完全瞭解卻要花費一番功夫。就像瞎子摸象,容易誤解,也浪費許多時間。幸好,閱讀聖嚴師父的書才慢慢依循正確觀念,解開那些一個又一個似懂非懂的疑團。

<佛教是講求智慧的宗教>,所以要斷煩惱、解疑惑,首先就要有正見。自從學習佛法的基本概念: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認知煩惱的真相並找出造成煩惱的原因。

比起以前老是容易在煩惱循環中不斷打轉,瞭解因果因緣之後,雖然無法立即斷除無明煩惱,但是運用聖嚴師父所教的<四它>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希望讓這些煩惱生起的機會越來越少,使得察覺煩惱與放下的速度,能夠越來越快。

二、對現在三業的自我檢核與調整

在課程中,我們學到了三皈依到五戒十善的戒學基礎,延伸瞭解佛教戒律的積極意涵,再由身口意三業的懺悔與實踐,才能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漸漸減少煩惱、增長慈悲智慧。

剛開始,我是從禪修入門的。古德說,<戒清淨>才能使得禪修慢慢上軌道。除了三皈五戒、並受過菩薩戒的我而言,在身口意三業上,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

剛受戒後,會比較覺得受約束,現在瞭解佛法的積極意涵之後,反而著眼於如何多用正面的思維、言語、行動來幫助他人。聖嚴師父說,佛法能學一分、用一分,則解脫一分。尤其在參與義工的過程中,會轉變自己的心態,漸漸消融自己的執著與分別,學習無我、體會無常、進而瞭解佛法的空性。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堅固自己修行的道心,不管在家庭、在職場,也能用上佛法、慢慢體會。

三、對未來修行的思考與期許

上次演義法師授課時,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三年我們要形塑怎樣的自我?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上次<法的療癒>導讀課程中,林其賢老師說<學佛目標,應該以終為始。>要從未來的目標確定,才能調整現在的學習方向與步伐,漸漸往目標邁進。

學佛是我今生、甚至是盡未來際的願望。但是在學習菩薩道上,要如何利人利己呢?在戒定慧三學上,要如何增上呢?學習禪修三年來,我自己已經體會到禪修的好處,但是要如何盡自己的力來推廣禪修呢?當初因為抄心經而夢見有人送毛筆,讓我開始學習國畫。後來因為國畫老師介紹藥師佛與普賢菩薩,而讓我開始學禪修。現在又因為我發願要畫佛,而讓我有機會開始學習佛畫。這些不可思議的過程,彷彿也有著一個慢慢浮現的目標,等待我去完成。

對於未來的結果如何不可預知,但是我希望趁現在有體力、有機會的時候,盡力去學、盡力去做。常隨佛學、隨順因緣,不管是禪修、佛畫,都必須把握當下。聖嚴師父常以自己中年出國攻讀博士的故事來鼓勵弟子,當他遇到困境時,他的老師告訴他:<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我相信,這三年雖然會經歷一個老是時間不夠用的壓力狀態,但也是一個鍛鍊自己事忙心不忙的修行過程。

27組 林明蓉同學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