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月來,感恩在郭惠芯老師、常允法師、演義法師等老師群的用心教導下,雖然大家的程度不一,卻也慢慢融入了107班學習氛圍中,營造互相鼓勵增上的同學情誼。
我對這門課程的收穫可以分為三方面:
一、對過去學習的溫故知新
過去習慣自己看書學習,結果零星解惑卻不連貫,很難產生力道。記得學佛初期抄寫心經,開始好奇其中文字名相到底是甚麼意義。雖然在網路上可以查到,但要到完全瞭解卻要花費一番功夫。就像瞎子摸象,容易誤解,也浪費許多時間。幸好,閱讀聖嚴師父的書才慢慢依循正確觀念,解開那些一個又一個似懂非懂的疑團。
<佛教是講求智慧的宗教>,所以要斷煩惱、解疑惑,首先就要有正見。自從學習佛法的基本概念: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認知煩惱的真相並找出造成煩惱的原因。
比起以前老是容易在煩惱循環中不斷打轉,瞭解因果因緣之後,雖然無法立即斷除無明煩惱,但是運用聖嚴師父所教的<四它>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希望讓這些煩惱生起的機會越來越少,使得察覺煩惱與放下的速度,能夠越來越快。
二、對現在三業的自我檢核與調整
在課程中,我們學到了三皈依到五戒十善的戒學基礎,延伸瞭解佛教戒律的積極意涵,再由身口意三業的懺悔與實踐,才能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漸漸減少煩惱、增長慈悲智慧。
剛開始,我是從禪修入門的。古德說,<戒清淨>才能使得禪修慢慢上軌道。除了三皈五戒、並受過菩薩戒的我而言,在身口意三業上,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
剛受戒後,會比較覺得受約束,現在瞭解佛法的積極意涵之後,反而著眼於如何多用正面的思維、言語、行動來幫助他人。聖嚴師父說,佛法能學一分、用一分,則解脫一分。尤其在參與義工的過程中,會轉變自己的心態,漸漸消融自己的執著與分別,學習無我、體會無常、進而瞭解佛法的空性。這樣的良性循環才能堅固自己修行的道心,不管在家庭、在職場,也能用上佛法、慢慢體會。
三、對未來修行的思考與期許
上次演義法師授課時,提出了一個問題:未來三年我們要形塑怎樣的自我?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上次<法的療癒>導讀課程中,林其賢老師說<學佛目標,應該以終為始。>要從未來的目標確定,才能調整現在的學習方向與步伐,漸漸往目標邁進。
學佛是我今生、甚至是盡未來際的願望。但是在學習菩薩道上,要如何利人利己呢?在戒定慧三學上,要如何增上呢?學習禪修三年來,我自己已經體會到禪修的好處,但是要如何盡自己的力來推廣禪修呢?當初因為抄心經而夢見有人送毛筆,讓我開始學習國畫。後來因為國畫老師介紹藥師佛與普賢菩薩,而讓我開始學禪修。現在又因為我發願要畫佛,而讓我有機會開始學習佛畫。這些不可思議的過程,彷彿也有著一個慢慢浮現的目標,等待我去完成。
對於未來的結果如何不可預知,但是我希望趁現在有體力、有機會的時候,盡力去學、盡力去做。常隨佛學、隨順因緣,不管是禪修、佛畫,都必須把握當下。聖嚴師父常以自己中年出國攻讀博士的故事來鼓勵弟子,當他遇到困境時,他的老師告訴他:<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我相信,這三年雖然會經歷一個老是時間不夠用的壓力狀態,但也是一個鍛鍊自己事忙心不忙的修行過程。
27組 林明蓉同學
27組 林明蓉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