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曾說: 農禪寺是法鼓山的發源地, 沒有農禪寺就沒有今日的法鼓山。
這故事在 1965 年說起當時的農禪寺是被倒滿垃圾的荒地, 小菩薩說怎麼還有那麼多垃圾阿, 怎麼這麼臭啊.. 起因師公聰慧的讓大眾將垃圾倒置在這呢?
小菩薩說: 每天種菜種竹筍很累呢, 又不是來當農夫的..
師父說: 每天要小菩薩起這麼早的確是不容易但這可是我們傳承自唐朝百丈禪師的農禪家風, 規定弟子每天要工作才能吃飯, 後來百丈禪師年越來越老了, 還是在找鋤頭要工作
弟子說: 您年紀大了別耕作了回去休息吧!
但禪師說: 這怎麼可以啊… 鋤頭還我.. 弟子送齋給禪師時,
禪師說: 拿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雖當時還沒蓋農禪寺但農禪精神早已經天天耕種天天勞動當中了, 當小菩薩在擦地時, 遇見施公走過留下了腳印.. 說著: 師公我在擦地耶..
師公說: 小菩薩你應該更有耐心才行喔, 當時聖嚴師父在美濃閉關時常寫信鼓勵小菩薩, 因他曾經受過更無理的磨練, 有一次老和尚要聖嚴師父整理信眾捐贈的舊磚塊, 聖嚴師父好不容易把舊磚塊上的灰泥清除掉了,
老和尚卻說: 聖嚴師父太粗心了, 怎麼把磚塊打碎了, 快把磚塊黏合好,
聖嚴師父說: 師父它們不可能黏得回去耶..
老和尚卻說: 你聽過大海撈針嗎? 那才是不可能的事! 於是:
聖嚴師父又把碎磚頭一塊塊裝了回去, 結果, 老和尚又下一個指令: 現在把磚頭堆起來..
聖嚴法師試了很多方法最後用芋葉才把磚頭包好,
老和尚說: 其實這些磚頭根本沒有用, 你一定很氣我吧!
聖嚴師父是有些生氣,
老和尚讚美說: 聖嚴師父確實有耐心, 原來老和尚訓練弟子是在於養蜜蜂不是在養金絲雀,
因為金絲雀是寵物而養蜜蜂是蜜蜂會去自己採蜜獲得自己的食物, 後來聖嚴師父決定去日本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在這期間東初老和尚在空地上蓋起了農舍, 當年竹筍正等著破土而出就像在等待聖嚴師父早日學成歸來傳承農禪家風。
這影片讓我憶起農村生活長大的回憶, 父母親也是這樣教育與磨練給我們考驗, 從影片中給我省思是多一些耐心學會提起即是放下, 而運用在工作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上級交辦的事項總會無常的變化, 甚至還沒完成就要接受下一個指令, 而聖嚴師父用耐心面對接受磨練獲得考驗, 是相當棒的學習模範,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我有去體驗, 其實挺有道理的, 沒有做就沒有收入, 怎能吃飯?
而孩子沒有去上學認真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也是一樣, 想想以前農村生活自己要去田裡採收紅豆還有採毛豆.. 少慾知足, 每天也是要耕作直到上小學了就靠自己寒暑假或假日有挖荔枝採毛豆.. 這樣賺取生活費補貼家用, 而自己的孩子現今生活過得相當好, 所以, 藉由影片也同時讓自己的孩子做思考要知感恩這一切, 如有能力要知報恩。
影片後面這話很受用: 信心和道心是從堅苦乃至絕境中生起, 安樂的生活對初發心者而言, 只有徒使墮落。
第25組 郭芳妤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
-
請簡單寫出五戒十善內容。 五 戒 不殺生 不殺生 護生 身 三 業 十 善 ...
-
從小不愛跑步的我,總覺得這事兒,與我無關~ 每次和老公去參加馬拉松路跑,總在旁邊搖旗吶喊,就覺得也參與路跑活動了~ 去年舒跑盃活動時,因為出坡值班,看到法師及其他菩薩們,完成路跑回來,在大堂分享,個個神采飛揚,不禁心生嚮往,覺得有機會似乎也可以來跑一次啊~ 前陣子蔡易龍班長,一個...
-
12月28日這一天帶著姐姐和好朋友來參訪寶雲寺,一路上有這兩位同參道友的陪伴,心情格外愉悅。 在這裡上佛學班也已經度過兩年時光,殊不知寶雲寺其他樓層還有故事館,首先在六樓法鼓山故事館,內心震撼的是聖嚴師父合十的香灰畫,畫中師父流露謙卑、至誠懇切的莊嚴,十分生動。這是由一位敬仰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