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果理法師講述《心經》第三課心得

 今天果理法師講述《心經》第三課,茲將心得與重點摘記於后:

#怎麼解決苦:

    1、先修行禪定,才能夠發現智慧。若不修禪定,則需在認知的觀念上才能求得解脫。

    2、無明盡,就無明而言,當無明轉成佛性,無明盡就能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夠瞭解緣起也就能夠離苦與解脫煩惱苦厄。

很多人認為見性,以為見到有東西,其實那只是假相;當你認知這都是空性,也能夠見著空性,這時候你便是「悟」道,並因此得以解脫人世間的苦~貪嗔痴慢疑等等五蘊六識之苦。

#如何能成佛:

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無罣礙、體解無常,了知五蘊皆空、生死如空花、生滅如眼翳之真意,也才能在經歷世間生老病死苦中學習、修煉,並邁向成佛之道。

#人身難得:

我們必須慶幸有人身,因爲身體是修行的法器,藉著人身這具臭皮囊,才得以修成佛道。

除要珍惜難得人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提昇人的「三命」價值~

首先須暸解什麼是「空」,要知道一切現象的本性是不存在的,是空有的,亦即「現象有自性空」。譬如,因緣的現象是有的,但諸法本質卻是自性空的,所謂:「天地間沒有真正的我,也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故而,衆生若不知「無常」又無法體驗「空性」,自然就會在無明的煩惱痛苦中反復輪迴,出離不了「苦」。


心得:

《心經》雖講「無常」與「空性」,主要是教導衆生了悟生命的本質以及宇宙的真相,進而斷無明煩惱之苦,讓人身更具價值、人生更有意義,因此,《心經》「無我無常」「空有實無」之法説,是積極正向又利他的佛之經典。

就大乘佛弟子而言,《心經》能教導人面對三大生命課題:

1、安樂的問題:端正身心 — 「身命的歸趣」(珍惜人身)。

2、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出離煩惱 —「生命的歸趣」(離苦得樂)。

3、成佛的問題:發菩提心,往生佛法界十如是 —「慧命的歸趣」(修成佛道)。

因此我等「人身」,豈能不發菩提願,以求正等正覺,擁有般若智慧,求得無上佛道嗎?

~ 阿彌陀佛 ~

第2組 楊耐珠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