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榮泰:
- 啟發受用的經文:
世尊甚希有,難可得值遇,具無量功德,能救護一切。
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
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
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
三根普潤,弟子蒙恩,化城虛設莫為真。
再觀智勝因,十六王孫,八面證金身,南無大通智勝佛。
- 經啟發受益的感言:
修行不中斷,不半途而廢比較印象深刻,化城喻品是佛陀為了讓弟子們暫時休息的方便,為實施權,令弟子們不至於退轉,隨後再講究竟的一佛乘,鼓勵弟子們不要住於空,應行菩薩道邁向成佛之道。
- 啟發受用的經文:
佛智淨微妙,無漏無所礙,度苦惱眾生,開示湼槃道。
- 經啟發受益的感言:
感念佛法博大無邊,法華經指引學佛正道,讓自己確定修行方向。
江晏榕:
- 經啟發受益的感言
- 學佛的著力點-把人做好。
- 每個人悟入佛道的過程是不同的。只有佛知道如何度化你,所以一定要跟佛結緣。
- 生死輪迴,來來去去,叫做迴絕。所以要時時提醒自己老實修行,勿三心二意。
陳乃華:
- 經啟發受益的感言
人人本具佛性,唯有不斷學習,終能証果。
林麗香:
- 經啟發受益的感言
- 化城喻品是權法實法不二,先安穩身心,再繼續前行。
- 修福也要修慧,才能成就菩薩道。
- 修學佛法要升起法喜想、禪悅想,提昇生命品質。
陳碩西:
- 經啟發受益的感言
與佛教結緣雖然很晚(三十歲),但也很感恩,很開始就遇到了法華經。當時應該還看了法華經的動畫,以及高僧的詮釋,很巧就是看到一佛乘這裡,覺得很make sense。佛陀的法是一樣的,只是每個人根器不同,所以才有了‘權’法。
關於化城,我有時候會覺得,佛陀感覺是像哄小孩,拉著我們的手帶著我們長大,不斷往前走。小朋友的時候沒辦法和他說宇宙觀,只有跟他說年紀能理解的,激勵著他繼續學習向前走,等到了大學才能說量子物理這些。所以化城是權,但是佛陀真正是為了實法,就像望梅止渴,只是手段,並不是騙人,而是在當下做出的最好的決策和方法,讓我們可以暫作休息,繼續努力不退心,堅定的走完菩提大道。
林月霞:
- 啟發受用的經文
1.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
身體及手足,寂然安不動,
其心常憺怕,未曾有散亂,
究竟永寂滅,安住無漏法。
2.世雄無等倫,百福自莊嚴,
得無上智慧,願為世間說,
度脫於我等,及諸眾生類。
為分別顯示,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眾生亦復然。
3.捨深禪定樂,為供養佛故,
我等先世福,宮殿甚嚴飾,
今以奉世尊,惟願哀納受。
4.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
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
5.見諸求道者,中途而懈廢,
不能度生死,煩惱諸險道。
- 經啟發受益的感言
a-f 課後即時分享組內菩薩之心得:
a. 修福、修慧之外,還要修清淨心。
b. 要發菩提願,行菩薩道。無願是指不被外道牽引, 如髒瓶裝了乾淨水仍是髒的。此意指沒有正知見 時,不如無願,以免染濁。
c. 人天善法是先端正自己的身心。
d. 中道不住空也不住有。
e. 久受勤苦,乃可得成。
f. 修行勿中途懈廢。
1. 樂意至誠懇切發願努力修清淨心,安住無漏法。
2. 聽聞佛法,並學而時習之後,必須分享佛法,並善巧的接引。
3. 了知如何恭敬供養三寶及增進修學佛法的飢渴心。
4. 務必珍惜、把握聽經聞法的因緣。
5. 增進一門深入修學,不中途懈廢的堅定心。
第五組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