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寺院學習與其他地方的學習有何不同?
答:阿彌陀佛,末學自認在學習佛法的路上,還是個懵懵懂懂的爬行者,回想幾年前,是透過同修的家族信仰才得以接觸佛教,加上自己本來就喜歡看故事聽故事,尤其特別愛索取車站中的結緣書籍,慢慢不知不覺就看到不少與佛教有關的故事或書籍,但僅此而已,一直以來都是當故事書在吸收著,未曾想將內容所得運用在生活上,後來因緣際會得幸有同修的接引,在新竹精舍參加了6堂果慨法師的大悲懺講座,讓我第一次體認到原來佛法與我、與眾生是一體的,無法分離的,這樣的感覺是既震驚又歡喜、既擔憂又安心,震驚是被法鼓山所傳達的理念所震撼,歡喜是覺得有幸能在即將步入40歲時就能得受相應的法與道,擔憂的是不知自己能否持續精進不懈怠,安心的是明明白白地知道佛法就在身變、就在身體裡,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回歸主題,在寺院學習與其他地方學習有何不同?我想,在其他地方的學習,應該就只是在腦袋中知識的增長而以,在寺院中聽正信法師們授課,能夠切切實實的感受整個道場的運行,有諸多菩薩的付出,也有法師的認真努力,更有學生來薰習佛法,在在處處,盡其本分,相互成就,莊嚴學佛道場,這不就是大家一起走在學佛的道路上的最基礎嗎?
(二)您學到了甚麼?
答:盡其本分,隨緣奉獻,相互成就,成就一場又一場的學佛道場。身命的過程中,做什麼都可以,因為各有因緣,各自有路要走下去,不需拘泥,不需遷就,不用勉強,內心深處認定了要走的路,就好好的體驗走路的過程,只要是朝成佛的目標前進,能否到達佛國淨土已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要好好體驗所走的每一步,因為每一步都只有一次機會,下一步與前一步必定不同,無論每一步都遇到了什麼,只要珍視的去體驗就好,已走過的,亦不需一直回頭望想,因為已經過去了。
人字好寫不好做,又如何? 步步難行步步行,只要肯踏出學佛的步伐,做人,將不再是問題。
第11組 劉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