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來寺院道場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
1、1986年華視新聞雜誌節目,
敬聞 聖嚴師父介紹中國禪宗,心嚮往之,遂到農禪寺探訪,並報名參加初階禪訓班。
2、1993年第一次參加農寺佛七,
法喜充滿,出堂即加入勸募行列,三十餘年來不離初心,何其有幸,追隨師父及諸多同修道友學法、護法、弘法同沾法益,內心充滿感恩。
預習佛陀傳記
1、在古代印度一個小小城市國家,迦毘羅衛城降生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後來出家修道,成了無上智慧徹悟者,也成了無量福德圓滿者,更成了最高人格的究竟者,所以稱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因為他是出生於釋迦族的一位聖人,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 。
2、佛陀母親摩耶夫人是夢見一隻小象入胎而成孕,當佛陀降生於 藍毘尼時,百花競放,天龍噴灑温泉香木,為太子淋浴,太子出生即能自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說「我於天人之中,最尊最勝」,說畢此語,即如平常嬰兒。
3、佛陀雖貴為太子,不為享受人間繁華為滿足,據佛典傳說,他曾四次出城郊遊,親睹老、病、死之苦,又見沙門神態安祥,便生起如何脫苦感悟。
4、佛陀第四次郊遊回宮,就計劃走上出家之道,年二十九歲(有 傳說十九歲) 即與御者車匿悄悄出宮,進入森林出家修道,並請御者回宮稟報其父王,他已出家,若不成道絕不回國。
5、佛陀在林中苦行,連續六年每天僅以一粒野生麥子維生,其父得知派了五位侍者陪伴佛陀苦行。此時佛陀身體枯瘦如柴,仍未見悟道,深感似此外道盲修苦行,無益成道,遂放棄苦修,改用專心冥想功夫。他離開苦行林,走到尼連禪河清流中,洗淨身垢,並接受村姑供養乳粥,恢復元氣。再到附近一棵畢缽羅樹下,跏趺而坐並發大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身,終不起座」。而隨行五位侍者,誤認為佛陀已退道心,遂離佛陀而去。
6、佛陀在菩提樹下宴坐冥想四十九日,以其奮勇精進精神,克服身心內外魔障,於十二月八日(西元前523年)達到冥想最高境界,認識了宇宙真理,明白解脱眾生輪廻之苦方法。
7、成佛後的佛陀便到鹿野苑,為其隨伴苦行六年的侍者說法,便是「鹿野初轉法輪」,允許他們成為佛弟子,並稱「善來比丘」均先後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沿著恆河流域,度化眾多外道及僧侶,弘法利生達四十五年。
8、以上謹述佛陀生平簡要,至佛教根本教義等,容於後續作業時再述
(參考 聖嚴師父大著-佛教入門)。
第3組 陳治明 同學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
-
請簡單寫出五戒十善內容。 五 戒 不殺生 不殺生 護生 身 三 業 十 善 ...
-
從小不愛跑步的我,總覺得這事兒,與我無關~ 每次和老公去參加馬拉松路跑,總在旁邊搖旗吶喊,就覺得也參與路跑活動了~ 去年舒跑盃活動時,因為出坡值班,看到法師及其他菩薩們,完成路跑回來,在大堂分享,個個神采飛揚,不禁心生嚮往,覺得有機會似乎也可以來跑一次啊~ 前陣子蔡易龍班長,一個...
-
12月28日這一天帶著姐姐和好朋友來參訪寶雲寺,一路上有這兩位同參道友的陪伴,心情格外愉悅。 在這裡上佛學班也已經度過兩年時光,殊不知寶雲寺其他樓層還有故事館,首先在六樓法鼓山故事館,內心震撼的是聖嚴師父合十的香灰畫,畫中師父流露謙卑、至誠懇切的莊嚴,十分生動。這是由一位敬仰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