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十三組:
- 瞭解到因緣、因果觀、對於刻版印象的佛教的改觀,大眾都可修學佛法。
- 瞭解到需發菩提心、發善願,種成佛之因,境來要學習轉念與薰習。
- 累世或許曾在師父座下學習,所以今世才有因緣與大家在這兒學佛。
- 用四它担然面對 因果:對過去負責(面對、接受);因緣觀:對未來負責,隨緣儘份,儘份隨緣(處理、放下)。
- 平時抄心經,不知義,來上課後,才知其義,越讀越開心。
- 從一年級到現在二上課程下來,感覺自己已開始將佛法融入生活中,比從前較不易起煩腦。
- 更瞭漢傳佛教,也能將環保與佛法結合,應用於生活中。
- 這學期對於十二因緣、因果因緣特別受用,學習如何止惡、行善。
- 修心→開智慧→落實於生活→務農的經驗→將果樹與眾生分享,共生共存。將佛法落實在日常中的修行,是法鼓山與其他團體最大的不同。
- 平等、尊重每一個族群,就是落實人間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