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二上大堂分享 - 這11週來,您聽到什麼?您認為人間佛教的特色是什麼? 分組討論(六)

第廿、廿一、廿三組:
  • 更認識因緣果之間的關係,也了解因緣因果的不同,因為有『因果』我現在要為過去的我負責;因為有『因緣』觀,所以要為未來的我負責。『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
  • 學習佛法如做菜,經驗的累積很重要,在不斷地薰習中就會漸漸把少的那一調整補足。
  • 人間佛教:有位台北師兄與我交流時,告訴我,用地藏經來了解人間佛教,確實,有些經書可以用在生活上,所以我每日都抄地藏經與愣嚴經。
  • 了解異熟果與等流果,也知道因果與因緣的差別,人間佛教重視入世而非出世。
  • 在修行中,我們要學習發願,在日常生活中解門與行門要並重,不斷薰習,一點一滴慢的運用,漸漸融入生活中。
  • 二年級上了林老師的課,從課程中學會去薰習,藉由老師所講的來內化自己,會讓自己對生活中的問題較能學會放下與釋懷。
  • 我與同修的原生家庭都是佛教家庭,感覺到在法鼓山體系下學佛法是非常幸福的,例如打禪七,師父會把方法與佛法依次第帶入,學習觀照自己內的成長。
  • 就是因緣果不離十二因緣、三世等,以因緣果可以簡易含括。
  • 上了林老師的課才理解何謂才學問,老師的引擎確很發人深醒,瞭解為何要深入學習,學習的越深入才能不起傲慢心,知道自己的不足。
  • 人成即佛成,人道盡了,佛到近了。人類即受報又能引業,原本入佛教是追求『善終』入了聖嚴書院才瞭解,還是要靠自己。
  • 參加共修是有益的,全心投入時可以感受到時間、空間的不同,應在為人的時候精進,更要有信心,可以藉由驗證更能在人間學佛。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