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與方丈和尚有約 2‐做義工,應一門深入,還是到處結緣學習?

心得分享: 做義工,應單面向或多面向,個人認為其實沒有標準答案,端視當事者的時間、體能、專長及投入義工時的初心而定,如同「一門深入」與「博學多聞」般,既不衝突,也不相違,莫忘凡事皆應盡心盡力即可。

以在法鼓山奉獻的義工為例,有文有武,類型多元,需要的人力,如同維持一個小社會運作般多元,所以義工是多多益善,單一工作或多方涉獵,都是發揮義工服務的本質。

聖嚴師父:「義工是哪個地方需要人,就到哪個地方去,義工是救急、奉獻,而不是就業」,以此延伸,做義工,不見得需要專業,懂的事,盡心盡力全力以赴,不懂的事,盡心盡力外,還要盡可能的學習,邊做邊學、邊學邊做,也就是不勉強、不挑剔,以奉獻精神成就他人即可。

選擇自己專業知識或有興趣的事做義工,是奉獻自己時間、專業、才能,如果是選擇需要人力地方,則奉獻時間、精力和學習心,二者沒有差別,如同方丈和尚所言「:  單面向,專心一致做一件事,一定會很有品質;而多面向,四處學習,行菩薩道,但要避免蜻蜓點水、不徹底,要他人替您善後、收尾巴。」所以當義工,把握此原則即可。

個人認為只要稟持一顆慈悲心及奉獻心為前提,先把握單面向的任務,爾後,行有餘力,再開發自己第二面向即可,無需費神在單一服務與多方學習兩端中掙扎,如此才能讓自己成長,並利益他人,符合「自利利他」,相信這也是佛教「做義工即修行」的精神。

在此分享某篇文章所言:「若要一輩子高興,做事;若要一陣子高興,做官;若要一個人高興,做夢;若要朋友高興,做東;若要大家和自己都高興,做義工。」簡短文字,道出了義工的力量。

不管是分享自己時間、專業、才能、精力……的義工,別忘了可以分享的還有財產、健康,甚至是生命;生時,當義工奉獻、分享時間、專業、才能、精力,其實還可以捐款來分享財產、捐血或捐器官來分享健康,而到生命終結時,還可以捐大體,分享及創造自己剩餘價值。

第3組 陳奐瑀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