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未來、現在的三世一切諸佛,都是修習六度的共道而成佛,其中之一的波羅密多就是禪定,而禪定在法鼓山的眾多修行法門中,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修行法門。
其實我的禪坐修行,並沒有很到位,從影片敘述中,我一一檢核自己在禪修中所遇到的方法和境界?對於專注的數息,呼與吸,讓氣流在鼻尖流動的覺受,感受著氣流的流暢度…,這種訓練專注的方式,我似乎比較相應。
當專注度無法停留在鼻尖,我可以覺受到。在情況不好的時候,心中妄念紛飛、心思散亂、氣流也會在鼻間擾動,沒有次序,腿酸麻痛,昏沈掉舉,一切放空,不是心中清清楚楚的空,而是浮浮泛泛、飄盪無根的空。
無論在禪坐或經行時,若想要真正得到清淨覺受,只有在當下,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我在哪裡?練習著,呼吸在鼻尖一進一出之間,覺受氣流在毛細孔上流動,才能真正得到清楚、清淨。
放下萬念,安住在當下,然後聽見身體中微細的聲音,我是誰呀?畫面中呈現的是無垠宇宙,黑暗幽冥,閃亮亮的繁星,似乎自己也只是寰宇中的一顆微塵,隨著無明在無始劫中流轉。
禪修讓我得到清安,雖然是短短的一時安樂,卻能使我得到明明白白的踏實,能得到包袱放下的輕鬆自在,修行在無時無刻之間,精進在無時無刻之間。
(二) 廣種福田:
佛是福德與智慧圓滿的人,而法鼓山之所以能度許許多多眾生,主要是聖嚴師父發大悲心願,行菩薩道,把許多具善根的有情接引到法鼓道場,法鼓山廣開方便法門,大家能依自己的根器修行,直至無上菩提。
無論是根器的利鈍,念佛也好,布施也好,只要付出不要計較,做義工行布施,一樣可以得到圓滿福德資糧,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能讓我們積集資糧的地方,法鼓山就是這樣的一個好所在,這也是為何聖嚴師父慈悲的地方!
行善布施種福田,積極資糧度眾生,想到這樣,我的動機是什麼?那日,在學校門口停著一台捐血車,因為學校不大,但還是有點距離,平日我是不會走到校門口。心想好些時候沒有捐血了!辦完登記,直接就上去捐了一袋。
因為現在學佛了,常常會用心境和想法去對照自己的行為舉止,發現捐血~很好呀!內觀自己,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因為學佛後,我知道布施的型像有幾種人,一種是為積福田,行布施、一種是為遇境布施,隨喜隨受、一種是被勸說後行布施、一種是不願布施行布施),心想我是哪一種?希望是無漏的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