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我與阿彌陀佛的因緣

一、選一種方式念佛,並記錄之(至少20分鐘)

利用法鼓山的禪修計時APP誦念1080聲阿彌陀佛聖號。

二、分享我與阿彌陀佛的因緣 

1、第一次參加法會

102年時因為睡眠品質不好,想學禪修而上網報了法鼓山的課程,入門課程選了天南寺的「佛一」,參加前因為自己不是佛教徒,只有幼時隨曾祖母去過幾次佛堂的經驗而覺得忐忑不安,還好當天誦的只有阿彌陀佛聖號,不然我可能就起了退心,因為當天非常法喜,當時在桃園工作的我,後來的一年內周末幾乎都在齋明寺、齋明別苑、天南寺渡過。

2、阿彌陀佛的護佑

從103年在齋明別苑皈依後,一直覺得自己有諸佛菩薩及護法龍天的護佑。前幾年因為婦科問題進了2次手術房,因為家人在彰化,便請齋明別苑的一位師姐在手術房外陪伴,第1次手術時隱約覺得自己在手術過程中有狀況,但想起師父說的「把病交給醫生,把命交給佛菩薩」, 頓時覺得非常的安心,因為林口長庚有專業的醫療團隊,還有諸佛菩薩及護法龍天的護佑。 

還有幾次遇到狀況時也有感覺身旁有護佑,所以每當心生恐怖或不安定時總會提起佛號。希望可以練習在更多時候提起佛號,而不是有所求時才臨時抱佛腳。

第04組 黃琪瑛

我與阿彌陀佛的因緣

1.選一種方式念佛,並記錄之(至少20分鐘)。

    A:每天念阿彌陀佛佛號20分鐘。

2.分享~我與阿彌陀佛的因緣。

    A:109年10月因感到人生有點無趣,覺得人生要有個目標、重心,而不是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前很久以前曾參加法鼓山讀書會之後中斷,故自己打電話與寶雲寺聯絡讀書會訊息,很高興剛好時間可以配合,每星期二在環保組的讀書會,師姐們的導讀與分享,感到原來佛法可以運用在生活當中,並且可以改善自己的內心情緒,於是持續參加讀書會,又在師姐的鼓勵下報名佛學班,感覺一路走來,內心感到比較平靜,持續修習佛法,生活變得充實,自己也成長許多,阿彌陀佛~

第3組 吳秀真  

我與阿彌陀佛的因緣

 作業內容:

1. 選一種方式念佛,並記錄之(至少20分鐘)

感恩同組師姐贈送的念佛記數機,以誠懇、虔誠心念佛。

2.我與阿彌陀佛的因緣

我的母親在我心中是傳統的,認命的,堅強的女性,忘了何時開始的,常看她靜靜的數著珠子念佛,有時看書累了,起身在屋子裡尋她,總見她坐在椅子上輕輕念著"南無阿彌陀佛"的身影,那麼專注認真,家裡也供奉著一尊觀世音菩薩的聖像,從那時起種下了信佛的種子,但一直未真正接觸到佛法,直到母親晚年生病,為替她祈福,103年在一位師姐接引下第一次踏進法鼓山寶雲寺皈依了三寶,但直到105年母親往生後,因緣俱足下陸續參加了初級禪訓班、快樂學佛人、經典共修、讀書會、佛學班等課程,才踏上學佛修行的路,真正與佛結緣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上。

第3組 王淑鑾

生命九宮格

1)欣慰的是: 遇見佛法學習佛法。

2)應該继續保持的是: 不退轉學習佛法的心。

3)最希望自己成長的是: 學習佛法的過程中,能將佛法的智慧契入日常生活中,讓自己遠離煩惱增長智慧與慈悲。

4)去年未完成的是: 背誦佛說阿彌陀經。

5)最大的學習是: 自我觀照內心的起心動念是否有不清淨處,若有要淨化轉念,讓自己盡量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6)我最應該照顧自己的是: 身,身體的健康;心,保持寧靜的心;靈,正能量的覺知。

7)每天最感謝的是: 四重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國家恩。

8)最耗費心力的是: 遇到考驗自己的境時當下很難馬上轉念,要努力學習,以不動應萬動。

9)未來我想為他人作的事: 用佛法的智慧幫助他人,並成為他人的善知識,傳承佛法的精神讓更多人了解,接觸佛法,而離苦得樂。

第3組 陳宣妃

生命九宮格

 作業內容:

1. 睡前108聲聖號《南無阿彌陀佛》

每天利用睡前收攝自己的心,默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並做迴向及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一夜好眠。

2.生命九宮格:

  1)欣慰的是…                  2)應該繼續保持的是….         3)最希望自己成長的是….

  4)去年未完成的是…       5)最大的學習是…                  6)我最應該照顧自己的是…

  7)每天最感謝的是…        8)最耗費心力的是….             9)未來我想為他人做的是….


1)欣慰的是…

感恩,今生得遇正信的佛道場-「法鼓山」得遇大善知識-「聖嚴師」,因為接觸佛法隨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心安所以身安,欣慰的是身邊所有的人也都健康平安,護佑台灣疫情早日結束,回歸平靜的生活。 

2)應該繼續保持的是….

應該繼續保持精進學習接觸佛法,以下覺得自己很受用與大家分享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在牛津大學任教四十餘年的理察德貢布里教授,已在牛津大學執教40餘年,將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佛教與巴利文研究。他說:佛教的真諦,常常被誤解、扭曲!

以下,是這位英國知名佛學家, 80歲理察德貢布里教授的心得:

    《1》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說,我比别人更純潔善良!

               而是我有太多無明、煩惱需要去除,

               我需要佛陀的智慧!

    《2》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說我比别人更具足智慧!

               而是我被太多的傲慢包裹,

               我需要用謙卑,來體味更浩瀚的世界。

    《3》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為我比别人好或壞!

               而是我了解到:眾生的平等無二!

    《4》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因為我只能愛自己所愛的人,

               而佛陀却能愛自己所恨的人,

               並使他們具足智慧與慈悲,

               所以我選擇學佛!

    《5》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為了從此求財得財!而是為了,

               了斷自己對一切欲望的執着!

    《6》當我说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為了人生一帆風順!

               而是為了坦然接受無常,

               在任何殘酷的境遇下,從容如君王。

    《7》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不是說,以愛的發心绑架他人!

               而是為了用周到的智慧,

               在隨顺眾生中自利利他!

    《8》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為我要逃避人世,

               追求虛無!而是深知,

               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

               活在當下,就是在修行!

    《9》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的生命,並非從此不再遭遇挫折!

               而是有了佛法相伴,挫折一一轉化成,

               助我成長的因緣!

    《10》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我心中充滿無盡的感恩,

               單單想到今生有緣身而為人,

               具備修行的能力,又有機會遇善知識,

               得以聽聞佛法,就深心感動,

               因緣不可思議!

《11》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因為外在有一個神!

   而是我發現了:我本具的自心本性!

3)最希望自己成長的是….

除保留正面、善良的特質,更希望成為一個樂觀有愛心且溫暖的人,能傳遞更多的慈悲與善,提升自我,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希望能做到利人利己,當那個〔我〕逐漸變小的時候,就全心為眾人了,學佛至而到無我的境界。

5)最大的學習是…

學習本身是個善根,人身無常,在學佛的路上,種下善根是與佛法越接近,最重要的是把握機緣,持續用心、發心繼續完成佛學班的成長課程,同時多親近善知識,對於佛法,透過聞、思、修,身、心、靈三方面兼顧,這是一門很難的功課,但學佛就是克服困難,克服自我的提升力量。

6)我最應該照顧自己的是…

我最應該照顧自己的是身、心,依照佛法改善習性,做到心靈環保,調整自己的身、口、意,讓自己平安、幸福、健康,也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帶給家人快樂、安定。

7)每天最感謝的是

感謝父母的生養,讓我有了生命,有身心健康的成長環境,感恩所有遇到鼓勵我的有緣人,感恩佛法僧給予我慧命,凡所有遇到的都需要感恩!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我會繼續努力的!

阿彌陀佛

第3組 王淑鑾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