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農禪寺師徒故事(四)- 禪修生活、(五)- 廣種福田

本週看的師徒故事(四)禪修生活影片內容,敘說聖嚴師父指導弟子禪修的故事,博士頭銜的師父,以學問僧、禪師身份指導禪修,帶動臺灣禪修的風氣,或許有所期許,所以格外嚴厲,看到影片中師父犀利目光,配合手中的香板,有種板子隨時會落在自己身上的感覺,嚴師出高徒,因此奠下法鼓山紮實的禪修基礎。 
                                                   
    兩千多年前,佛陀於靈山會上拈花,迦葉微笑起,禪法便在人間流傳,因應現代人生活方式,禪修開了許多方便之門,七天、三天、一天,甚至半天、一炷香,禪法的彈性,可說是佛法的慈悲,讓人有方法,消融世俗煩惱,認識並找回生命中的本來面目。                                                             
    看到片中禪修弟子的種種狀態,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只差沒有挨香板而已,個人也曾參加法鼓山「寶雲寺」的禪修課程,果雲法師:「身在哪裡,心在哪裡,全身放鬆,清清楚楚」言猶在耳,明明只有十六個字,但恍若無比沈重的無字天書,真實體悟「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境界。   
                                             
    坐上蒲團,昏沈、腳麻、打瞌睡、心不在焉…,全都經歷過,有時數息或是數聖號,數著數著就落掉了,明知要打掉妄念,讓心安在當下,但妄念偏偏打不掉,記掛的心上人、心上事、心上物全湧了出來,心思散亂,「不念過往,無畏將來,安在當下,一切安好」給自己訂下的方法,也拋諸腦後。   
                                                    
    之後,透過練習靜心,並依循師父的調身、調息及調心步驟,但仍說不上有所心得,欲學習所謂靜能生慧、化霧導迷的方法,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然影片聖嚴師父:「踏實體驗生命,就是禪修。」且要放下心中的包袱,人生才輕鬆,令人恍然大悟。 
                                        
    人生和禪皆同,接納變化、保持學習、享受當下,才能從容有智慧走出自己的步伐。佛語:「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遇到困境,不沈溺其中,退一步,收穫會更多的道理,禪修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修的是禪,也是自己人生的課題。

第 3 組  陳奐瑀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