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同學對自己皈依法名有什麼想法?

我是在民國104年3月28日,法鼓山寶雲寺落成時皈依的,皈依前一年我的母親往生了,在守喪期間因緣參加了法鼓山的道場,透過每周的念佛共修,讓我對法鼓山有進一步的認識,知道這將是自己未來學佛依靠的道場。

皈依後我被取了一個法名“余演止”,當時曾經思索為何為我取了個“止”呢?終於我想通了,原來過去為了工作,我的生活就是在供應商和客戶間周旋,舉凡抽菸、喝酒、唱歌等所謂的交際應酬是我生活的一部份,結果是得了痛風、十二指腸潰瘍、脂肪肝等毛病,直到母親往生後,覺得自己也以五十幾歲了,難道我的生命只擁有這些嗎?

恰巧參加了寶雲寺落成的皈依活動,這個法名給我的意義就是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法名“演止”是要我斷了過去的種種不良的惡習與生活,重新找到新的自我,因此,我很喜歡這個名字所帶來的新生。


第3組 余泰璁 同學

記錄當「萬行菩薩」的心得

我覺得在法鼓山當義工是一件充滿溫馨,又能從中學習很多進而提昇人的品質的一個好地方、好機會。

回憶幾年前把握因緣,參加了法鼓山總本山的水陸大法會的環保組義工,聖嚴師父很慈悲,把義工們列入第十一個壇位,稱「萬行菩薩壇」。

其實,我們雖說是來做義工,但真正是來學習做人做事的,在這麼多人的互動合作中,我們學會互敬、互愛、互相學習、團結合作,增長了很多知識與能力,而且,更感恩的是,有弘法法師輪流來為我們說微妙法,我們這群義工一定會把握時間空檔參加聆聽,滿懷法喜。

總之,能當萬行菩薩是一件成就自己、利益他人的事,沒有人做,正需要人做的事情,我們一起來做是充滿意義又能廣結善緣又非常喜悅的事啊!

第11組 王寶儀 同學

今晚(12/11)畫出杯子,您到看了什麼?

隨意念當下隨興畫下一只杯子,沒有特殊的鋪陳、更無色彩故事的背景,只是反應當下收到指令而畫下的杯子。

二百多人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卻發生了百樣不同款的杯子,即便有人畫出與自己相似的款樣,但仍是有著細節不同。這讓我想到,即便是生身父母、出自同一娘胎的雙胞胎,都不可能複製相同的意念與人生。相應在普世,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切勿以自我為中心,總是認為他人是悖逆、背道而馳,意想要去覆蓋、影響他人。對眾生、萬物大地,學習菩薩的慈悲,養以尊重、包涵、欣賞他人的想法、個性、優缺點,以這樣的人生態度成為生活習慣,漸漸地,便在天地萬物間溶為一體,無尖無銳、恆順常樂。

第6 組 段玉瑩 同學

在寶雲寺的二樓空間,有什麼設施?讓您感到什麼呢?

寶雲寺的二樓空間有照客處、來迎觀音、法鼓山院訓、行願館。
來到二樓大廳,在一片肅穆的禪風中,猶如飄零的遊子落土歸根安定、祥和、自在。

照客處
提供寺院導覽、關懷諮詢。

來迎觀音
莊嚴殊勝的來迎觀音姿莊嚴,玉指輕捻法印結,蓮步款款徐風生,勝妙端容俗世絕,接引每一位有緣菩薩眾生,來迎菩薩傳承法鼓山觀音道場的精神,接引每個人進入寶山,學觀音,進而做觀音,成為一朵朵自在無礙、如甘露遍灑大地的人間寶雲。

院訓
本院以養成戒定慧三學並重之佛教青年人才為宗旨。本院同學應具備清淨、精進、少欲、無諍、整潔、寧靜、和樂、自動、自律、自治之基本精神,益以互敬、互助、直諒、多聞、切磋砥礪、道業與學業並進,以達成研究與修持之崇高心願。本院同學應惜常住物,熱心大眾事,除因公、上課、工作,不濫攀俗緣,不為娛樂及應酬外出,對所分配之工作應盡力盡責做好,以資養成福智雙運之美德及弘法利生之願力。

知客處
提供各項事務諮詢,收款、報名登記等等。

行願館
提供寺院導覽、關懷諮詢、聖嚴法師著作、法鼓文化出版品等各項需求和服務。

第6 組 段玉瑩 同學

紀錄當萬行菩薩的心得

在過去我幾乎很少當義工。生活在分秒必爭的時代,大部分我們做事都要有所謂現實利益的目標。一直以來是個不錯的學生和員工,汲汲營營為了生活,有所追求,是生活中貌似理所當然。看起來都以為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其實常茫然不自知。後來學佛了,也習慣在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參加法會,供養道場,以為這就是在學佛。直到在聖嚴書院上課之後,開始登記出坡累積福業,沒想到我開始得到另外一種意料以外的滿足與快樂。

記得第一次在寶雲寺出坡是個晴朗的週日,那天早上在和煦的太陽下,微微的風吹。我被安排掃五觀堂外庭院的落葉,那時我記得每個義工菩薩都是忙進忙出,面上帶著微笑。好像回到以前小時候在學校裡上課一樣,掃地就是掃地。單純沒有煩惱。

後來我陸續都登記出坡在大寮廚淸,爬上爬下的洗抽油煙機, 或為禪坐課程幫忙佈置場地。在這些清潔,打掃,恢復秩序的過程中。也洗滌了內心的久日封塵。在每一次的清潔與光亮中,感覺自己對這個大環境是有幫助的,對於前往寶雲寺的菩薩們,維持了一個乾淨的環境。不再只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設定目標,開始跟社會有連結。

最大的心得就是,對這個社會也有小小的貢獻與付出,讓自己感覺活得更有價值。

第6 組 廖秋華 同學

在寶雲寺二樓的空間,有什麼設施?讓您感到什麼呢?

行願館:是法鼓山智慧的收藏,精神食糧的來源。還沒報名佛學班時,最常拜訪的空間,就是行願館。有我們聖嚴師父的著作,也有生活使用的用品,身心都能得到安頓,受到照拂。

知客處:在法鼓山的各種活動細節與時程,以及最新消息,都有親切溫柔的師姐們為大家疑難解惑。

來迎觀音:走進寶雲寺二樓,來迎觀音的微笑,讓我們感到是一種回家的感覺。

和一般寺院不同的是,寶雲寺的內部空間,不是金碧輝煌的裝修,樸實簡單。大量的空間與平面留白,和佛像在空間中的自在法相,讓進入到這空間的我們,將在外熙嚷的心專注在當下的寧靜中。

第6 組 廖秋華 同學

今晚(12/11)畫出杯子,您看到了什麼?

看到我畫出的杯子比別人大,方正,杯子外直方內圓緩。
或者可以說是性格的寫照。每個人畫出的杯子模樣都不一樣。畫出杯子或許都映照出自己的內在。

而慈悲的學習,就是理解每個人的獨特與不同。是在郭老師的課堂上學到的一句話。讓我也看到自己的盲點。因為有時對於不同價值觀而有難免的疑惑與不諒解,其實都是必然的現象,因為每個人不同,本來就是必然。不是好壞之二分法,而是獨特,需要被詮釋與理解。

第6 組 廖秋華 同學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自我提昇日課表(11月份)

本月份的心得記要:
當拿起這一份自我提昇表,就內容品項而言如同閱讀一本大法經典,更戒慎嚴謹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於不良的妄念生起時,就借此提昇表的品項為警惕而來修正自己行為,以提昇自己人格品質。更願能接引親朋好友進入這佛法的薰習。

第一組 周莉締 同學

11月日課表心得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11月日課表心得

2019/11/23-30 參加   水陸法會大壇,11 月 增加梁皇寶懺前行功課:

每日閱讀經文一卷、持誦聖號三千聲,增加自己的安定力、慈悲心與懺悔。

在法會期間跟著悅眾法師唱誦,更了解經文的意義。

也因為每日早起,就定時做自己的早課,久而久之,早課已成習慣,不做,就似今日有事未完成。

第13組 周美珍 同學

電影分享:小飛象


一、   劇中有正面的人性溫暖

生意岌岌可危的麥迪奇馬戲團,誕生了一隻有對大耳朵的怪胎象寶寶,團中兩個年幼的孩子,用愛心呵護這隻特別的小象。孩子們無意間發現,藉由「羽毛」可以誘發小象展耳飛翔。意喻「不應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感到自卑,應該擁抱自己獨一無二的正向價值」。

斷臂退伍軍人霍特,曾經是馬戲團的馬術高手,因為斷臂、喪妻獨自撫養兩個孩子,生活的壓力以及不善和孩子溝通而深感挫折。片中天堂女王告訴他「孩子們不需要你完美,只需要你信任他們」。套到現實社會,因為生活忙碌,多數父母提供孩子溫飽,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殊不知孩子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擁抱、關愛與鼓勵、支持。

馬戲團員為救大象媽媽,群策群力想盡辦法,同心協力使命必達救出母象,這應該是「有願就有力」的證明。當夢想遊樂園淪為火場,小飛象沒有羽毛,迷惘而躊佇不前時,小女孩勇敢的鼓勵牠「用自己心中的鑰匙開門」,勇氣就是希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支鑰匙,一念之間可以走入善道,也可進入惡道;唯正念才有辦法走出陰霾。


二、夢想國老闆利慾薰心

 每個人都想成為大富翁,有夢最美,但要取之有道。

小飛象驚人的表演引來夢想國老闆的興趣,在資金的誘惑下,馬戲團老闆決定把事業賣給夢想國。夢想國的老闆只顧賺錢不重視員工表演的生命安全,霍特發現天堂女王與小飛象表演的場景未加設安全網,不顧演員的安全;又為了不讓小飛象分心演出,決定槍殺母象,這引起團員們的反彈,決定集體出走。 夢想國老闆一意孤行,最後自己的夢想也毀了,夢想遊樂園淪為火場。

現實生活也有很多如此的企業主,只要唯利是圖;然而現實是講因果的,為了不種惡緣,宜三思而行,掌握正念。

第13組 周美珍   同學

請學員菩薩試試寫下來自己名字/法名的意義

我的姓名叫做林清香, 
據父親說我們大陸老家男生照族譜排名, 女生就依季節取名  ”x 香  ” 於是大姐就叫做桃香, 二姐叫做桂香。
親愛的媽媽很怕老爸把我取名為 ”李香  ”太俗氣了, 又因為我上面有二個哥哥, 二個姐姐。 
媽媽又要幫爸爸管理工廠, 照顧兄姐, 還有工廠十多個工人, 好辛苦! 所以, 媽媽堅持將我取名 ”清香 ”, 希望能不再生了。

我不知這是否是個父母加油添醋故意編的故事。其實, 我更相信從小篤信佛教的媽媽, 希望我努力學佛, 一生平安。 
正如小時候我遇到困難, 媽媽就教我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 一樣有著深深的期許。

十年前我皈依在聖嚴師父門下, 法名”常芳 “。 
我覺得這個法名與我的本名好相配, 我以為師父必定希望我努力向佛, 努力學做好人, 讓自己由內到外都很圓滿, 自然芬芳, 與人為善。

我十分喜歡這個法名,也努力做好志工及本分。 
雖然時時犯錯, 但堅持做好人, 善良人, 熱心助人的初衷不變, 希望自己能是越來越好的學佛人, 讓自己名聲芬芳。

不負師父及父母的期許-清香芬芳。

第20組 林清香 同學

請學員菩薩試試寫下來自己法名的意義,是對自己修學的期許。

2008127日,我和同修一起參加農禪寺的祈福皈依大典,依止聖嚴師父皈依三寶。

當拿到皈依證時,看到師父給予我的法名是「常菩」,當下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師父交與此生慧命的課題,是要我在成為佛弟子後,要常常發菩提心。

而發了菩提心,便要努力精進不怠惰,將學到的佛法運用到生活中,一點一滴的體悟,期能感染身邊的人,並將佛法的好分享給有緣的人,使他人也能夠從佛法中得到利益。

非常感恩能在法鼓山修學佛法,感謝師父及法師的教導,期以佛法感化自己,更希望能用佛法的觀念行為感化他人!

8組   廖淑婉   同學

請學員菩薩試試寫下來自己法名的意義,是對自己修學的期許。

我是在97127日在法鼓山農禪寺皈依聖嚴師父座下,法名「常題」。

題字在《廣韻》中是書題;在《博雅》中書稱題,題,諦也,審諦其名號也;又《韻會》椽頭玉飾曰旋題、玉題,又題目也;又有寫作或講演內容的總名目,及練習或考試要求解答的問題,及寫上、簽署之涵義。

縱觀及自己審思如下:
在學佛之路,在不同階段常定下課題、聽聞佛法,遵循正信佛教,在法鼓山聖嚴師父及諸法師教導下,常想自身的身口意是否有違五戒,及修十善時時督促自己不放鬆要精進,一步一腳印積沙成塔,朝成佛之道邁進!

8 潘南城  同學

對自己皈依法名有什麼定義? 對自己名字有何想法?

我的法名是「演緻」,當下看這名字,內心充滿歡喜。

從小到大朋友都稱呼我「傻大姐」,大喇喇、不拘束、好想處的性格,細膩的形容詞及字眼與當時的我不搭嘎。

「緻」提醒著多深思熟慮,細心觀照他人需要,做別人的觀音菩薩。

在來,我也想額外分享我的姓名,相信許多人是家人翻字典或去算命選擇一個喜歡的名
,而我們家族這代女孩是「李雅Ο」字輩;男孩是「李柏Ο」字輩,所以家裡很多菜市
場名字,例如:雅琪、雅婷、雅筑……等等,反而我的名字較少見。

聽說當時年代有「雅音小集」,就直接幫我取「雅音」;自從2016皈依修行後,讀誦
阿彌陀經時,發現有我的名字,當下我震驚一下。哇!原來「雅音」這詞彙的解釋多麼
殊勝啊!這時才重新定義自己的名字。

也很感恩家人幫我取這麼好聽又有一種弘法的意思。時常提醒著自己,當一位佛弟子要藉機每一次的緣分,弘揚佛法。

第1組 李雅音 同學

姓名(法名)的意義


姓名的意義:
    以前小的時候問父母,我的姓名是怎麼來的,媽媽告訴我是算命來的,但經過我再三詢問終於問得真曉,原來媽媽當年生我時,伊能靜很紅,覺得這個名字很新穎、特別,便用了這個[],再加上算命筆畫等等而得來,我想我媽當年一定是喜歡這位藝人,她多才多藝、才貌兼具,我想我媽會替我取這個名字應該是希望我能做一個成功的人,活出自己的一片天,我也在這條路上努力著!
法名的意義:
    我是在民國八十九年,當年我八歲,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被我媽一起帶到當時的台中分院皈依的,當時看到三皈五戒證書上我的名字是演勻,以為只是把名字的最後一個字沿用,然後在去掉部首,就是法名了,一直抱著這種想法過了十幾年,直到最近這幾年開始學佛了,才對法名有另一種新的見解,我想這個勻是在告訴我,對什麼事情都要清清楚楚,清楚而又不執著,是我的課題,也是我學習的目標,今後也朝這個方向努力著!


第1組 程伊筠 同學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靜座五分鐘心得分享


在八苦中﹐你目前所面臨的是哪一種苦?為什麼會覺得苦?你覺得可以怎麼化解?

八苦是眾生輪迴六道中所應受的考驗。

生、老、病、死苦﹐是自然過程中定受的苦﹐無一人可免。
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則是外在姻緣所產生的苦﹐八苦又可分為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而八苦中最難的是五蘊熾盛苦﹐
而五蘊就是指色、受、想、行、識﹐這是一連串的關連﹐無法分別成立。

人間的一切有情﹐都離不開五蘊的運作。這個剎那輪迴的生滅﹐就是我必須面臨﹐也是無法避開的苦。身心的執著、執念﹐產生煩惱的痛苦﹐然後與之糾纏。

「轉念」是我釋懷的方法。
多年前去溪頭看到那棵千年神木屹立聳天﹐今年再看到神木橫躺住臥﹐我想到了「成、住、壞、空」的輪轉。人生路到這個階段﹐回首歷史﹐其實我並不覺得有「太苦」的感覺。

事情的發生﹐既然已經發生了﹐那就順著走﹐走著走著﹐就一定有方法可以解決﹐我相信「捨」與「得」當下的「捨」會在另一個機緣下獲「得」。而這個「得」就是最適合自己了。

曾有人問我對「地獄」的苦又何感想?我毫不思索地回答「還好。」

如果我們都曾從地獄而來﹐那種苦我們不都挺過來了?
既然能挺過地獄的苦﹐那人間的苦不是也能熬過來?

「苦」的輕重﹐是隨個人個感受呈現。
常想只要「心念」的善﹐能堅定修持﹐隨份盡心隨緣聚散。「人生苦短﹐人生苦短」。
但是人生只要適時打個逗號或頓號﹐其實也能「人生﹐苦短。人生、苦短。」
這是我自嘲人生的詮釋。

第15組 陳香雪 同學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在八苦衷你目前所面臨的是哪一種苦? 為什麼? 你覺得可以怎麼化解它?

在八苦中我正在承受「病苦」,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讓我非得進手術房執行心臟手術不可;手術後的術後適應及照護讓自己的原本的生活步調大亂而吃足了苦頭;因為規律性的運動得全停,生活上有許多限制,得長時間的約束在室內,除了手術後的不舒服,突然讓生活的重心被空白替代,一下子失去了過日子的動力,覺得生命的樂趣被約束了,雖然還不至於怨天尤人,但在心理調適上就遇上多瓶頸,也感概失去了健康之當下才明白可以活動自如是多麼珍貴的生命型態。當然害怕無法治癒及危及生命的恐懼是如影隨形的,感概生命無常的變異是最大的心得。

多年的生命經驗及學習讓我自己不斷的嘗試激勵自己,鼓勵自己接受既然發生了也在進行中,一味的聚焦在生活上的不舒服、不方便及生命的恐懼是毫無建設性的,我仍然在身體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出席禪修共學與佛學班的上課,我也不斷的提醒自己「安在當下」,珍惜每一次的機緣可以與家人及相愛的人相聚、與朋友共樂,讓自己學習以最後一次的珍惜度去面對,我發現這樣的學習及嘗試可以讓我更專注在過程上的感受,也因為珍惜所以可以更包容及清明的與人互動,這樣我專注在病痛的時間就明顯減少,反而會有忽略不舒服的狀態;也試著以「業果」的概念提醒自己這樣的病苦承受是果報的成因,而也提醒自己要更努力學習立善業。

都還在學習也在進行中,我每一次在釋尊座前跪拜時我總是祈求釋尊賜給我「安在當下的智慧」,可以讓我生活的更專注與清明。

第17組 鍾榮中同學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