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組 曾美華
單車天使長片中
1、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當小朋友說:想媽媽的時候,觸動心中的弦,是想哭的感覺,媽媽不在小孩身邊,又說我沒有爸爸,更是鼻酸,小孩何其無辜。環境的無耐?大人的不懂事?
2、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老師對學生的對待也如如來藏的譬喻,末學的看法九個譬喻是大同小異的,只是譬喻的主角不同,孩子們的心中都是良善的,只是被環境所牽引著,矇蔽著,老師能看到深處。
27組 詹純鳳
單車天使長片中
1.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2.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感動的句子:
院長談到:…基本上讓他很穩定很正常的讓孩子在這裡正常生活,原本他吸收到這些不好的東西,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環境慢慢地把它剝、剝、調整、調整, 調整到最後,這個孩子裡面看出來,原來是很純潔,孩子本來就很活潑很快樂, 沒有任何心機,我們在這裡就是為了這群孩子在生活過程裡面,讓他好好很健康快樂成長,像一個孩子本來的樣子。
是啊~ 我們凡夫也像這群孩子一樣,受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不斷地汙染,六根對六塵,不斷地產生各種貪、嗔、愛、欲、煩、惱,而使得自己身心不安;這些我們也要透過薰習佛法,持六度的各種修行,來幫助自己知慚愧、少欲知足、少煩少惱,常懷尊重感恩的心、增長我們的慈悲心,增長我們的智慧,如此必能回到我們每個人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如來藏所說的我們每個人原本就都具有的清淨佛性。
👉熱心 / 善良 / 任勞任怨 / 尊重長輩
我家老菩薩是一個十分熱心的人,所以她不論走到哪兒都深受大家的歡迎。老菩薩也時時以身教和言教來教導我們要心存善念、要熱心助人,必能得到神佛的保佑,才會有福報。
我喜歡左鄰右舍及親朋好友和母親相處時祥和溫馨的氛圍,所以,我也努力學習,希望自己像母親一樣充滿熱忱,願意時時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做些什麼讓別人開心。
我很喜歡這種你好我也開心的感覺,所以,一直以來,不管在學時,還是結婚生子後在社區裡,因為自己的熱心,獲得了許多好朋友。
在社區裡,我們也成立一個長青協會,無償照顧社區裡的長輩,只要他們願意到我們的協會裡來,在這裡或與其他長輩聊天、唱卡拉ok、學做小工藝品或是寫書法、等等、、我和我們的總幹事總會策劃一些讓長輩感興趣的活動和課程,長輩們每週來一次或兩次,都很開心地回家,在這裡,不但能排遣子女不在身邊獨處的寂寞,還收獲滿滿的歡喜回家,雖然,我們在策劃活動時很累很辛苦,但是,看到長輩的笑容,就覺得自內心發出喜悅心,雖然,看似我辛苦,其實,長輩們把我當成自家的小孩或是小姐妹,也給予我許多關懷及待人接物的智慧,長輩們常稱讚我是個很尊重長輩和願意照顧長輩的人;社區和學校都說我是個很努力、很配合又任勞任怨的好志工,其實,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在這些過程中我是那個最開心的人,因為,看到別人的笑臉及對我的讚許進而關懷我的舉動,讓我覺得每天都是有意義又開心的,也覺得自己的存在很有意義。
我喜歡這樣的自己,也很開心在他人眼中自己是一個還算純良的熱心人士。
單車天使長片中
1.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2.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1)在單車天使這部電影中,我覺得最有啟發的兩段話,分別是“透過育幼院,把這些小孩子原來吸收到的不好東西,慢慢的剝剝剝,與調整,最後顯現出原本小孩純潔無心機的本來面目“。
這一段話,完全就是呼應了如來藏經的思想,育幼院如同法鼓山道場,我們剛開始接觸道場時,都是帶著很重的習氣,壞習慣以及邪見等等,不過隨著我們在法鼓山的時間愈長,聽聞正法越多,我們身上的煩惱,三毒五蓋,就一點一點的掉落,慢慢的顯現出本來面目(佛性)。
第二段話則是,“環島種下了夢想的種子,對未來有很大的希望,利用騎單車的經驗,到他的學習狀態,去做一個改變“。在育幼院的這群孩子,因為原
生家庭的特殊狀況,因此他們對於未來人生方向,大都是沒有目標沒有期望的。但是環島這件事,點燃了這群小朋友的希望,給了他們一個夢想及目標,當他們完成這項目標的同時,也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讓他們在未來的成長路上,自己能在找尋到下一個自己的夢想與希望。
2)單車天使這部影片,其實跟如來藏經思想,相當的呼應。影片中一開始就提到“為回家做準備”這件事,就如同法華經中所說的,長者對於我們這些離家多年的窮子,想盡辦法,要讓我們回到佛家,並賜予我們大財富。
育幼院的師長們,如同法鼓山的法師們,給予我們鼓勵與指導。但是就如同環島騎單車這件事情,跟修行一樣,是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完成,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半途如果跌倒受傷了,也得靠自己重新站起來,繼續往前,完成環島的目標。不過,法師們在我們修行的路上,為我們指點迷津,如同在大雨中,師長們叮嚀小朋友要怎樣避免受傷,教導方法,讓小朋友們在環島過程中,可以更有能力面對突發狀況。
另外,育幼院的院長,給予小朋友環島這個夢想,就如同法師常常鼓勵我們發願,並且是發大願。藉由發願,給予我們修行的動力,讓我們不斷地精進往前。
感謝法師挑了這部相當具有勵志的影片,除了滿滿的感動之外,也鼓勵自己在修行這條路上,要更加努力的往前進!
第19組 葉貞吟
單車天使長片中
1.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2.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2. 「這孩子的人生有很多的無奈﹐無奈的是他們不能選擇父母。可是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人”本身就是無奈的過程﹐就看每個人轉換無奈的方式和接受的勇氣﹐面對這些問題﹐消化他﹐接受他﹐品嚐這個過程帶來的醜陋與美好﹐當能真正放下時﹐也許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了。
3. 「堅持往前走的動力﹐完成自己的目標。」路上的風雨﹐是茁壯自己的能量﹐當你選擇放棄時﹐也是自我放逐沉淪的開始。唯有選擇面對它﹐真實去體驗過程的酸甜苦辣﹐及相互扶持幫助的感動﹐才能種下一個美好的夢想種子﹐讓夢想能發芽成長﹐這就是一個完美的旅程。
4. 人本俱清淨的善良﹐只是身處在種種挑戰的環境中﹐有時會喪失能力與迷失自己﹐當我們努力地去學習與接受﹐自然會得到甜美的滋味。只要記得「回家」的過程是一場漫長的準備與實踐﹐那就勇敢地接受﹐剝去層層煩惱障礙的苦痛﹐回到自身本俱清淨的「家」。
第15組 陳香雪
單車天使長片中
1.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電影中的孩子們看似相當天真,但對於自己的現有人生卻有著無奈;一樣年紀的小朋友都在享受著被父母關愛,無憂無慮開心生活;但他們卻需要面臨著和家人分開;而在心裡的那個小小小心願-回家,卻是那麼樣的渴望,甚至於對自己是沒有信心,也不敢想未來;但透過環島讓小朋友知道“風險是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的,在風險中找到出路,以及如何在這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就如同人生的過程中失敗挫折必然有的,如何讓自己不被打敗;記得院長提到小朋友”他們不能選擇他們的父母,但有必要敎導他們對自己負責任”, 這也是在敎導小朋友們,人生中很多事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但要試著去接受它面對它,更要想辦法處理它,才是真正的人生態度,在環島的路上看到每個小朋友有不同面向,有的想媽媽想脫隊回家、有的摔了車還能笑笑的完成;但相同的是小朋友們的毅力,這也是最讓我感動的部分”而小朋友們堅持環島這件事的背後動機,就是為了證明他是有能力、有存在價值,希望家人能夠接納他們回家.“看似平常的回家,但對這些小朋友們來說,卻是熟悉又遙遠.
2.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每個小朋友進到育幼院都是遭受到家庭的一些狀況,父母無法善盡照顧等等,所以身上所背負著都是原生家庭所帶給他們的記憶及成長中一些不平等的對待;透過育幼院將每個小朋友身上所背負的這些不好的記憶,層層的剝掉,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夠有著孩子們本來的樣子,那樣純潔活潑快樂;就像我們被宿世的業障,以及煩惱習氣等所包覆了自家寶藏,是需要透過正知正見的佛法修行來洗滌,才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孩子們純潔快樂的本來樣子就如同一切眾生本具的清淨無染如來寶藏.
第12組 蔡圓珠
一、畫自己的經變圖(以本組呈現的「鑄模金像喻」譬喻為主)
譬如鑄師鑄真金像,既鑄成已,倒置于地,外雖焦黑,內像不變,開模出像,金色晃曜。
如是善男子!
如來觀察一切眾生,佛藏在身,眾相具足。如是觀已,廣為顯說,彼諸眾生,得息清涼,以金剛慧,搥破煩惱,開淨佛身,如出金像。
二、「單車天使」長片中
(一) 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觀畢這部長片,心中著實欽佩、難過、不捨及感恩。佩服一路走來,默默替那些孩子們找到回家的路而付出的眾人;難過的是回家對那些孩子們竟是如此的困難;不捨那些孩子們只是想要回家,如此簡單之事,卻需要費盡千辛萬苦;感恩自己不需要在小小年紀,就得獨自面對種種人生難題。
片中,信義育幼院院長「我的工作,就是讓孩子準備回家」一席話,令我印象深刻,替孩子打造通往回家的路,被院長視為使命,為了完成使命,他磨練孩子的心志,設法在生活中,讓孩子建立自信,找到前進力量,勇敢去懷抱夢想,種種安排,就是為了讓一群沒有血源關係的孩子們,面對人生下一個階段,提早練習面對人生課題,找到自己的價值與認同,進而邁向回家的路程,以自身為榜樣,帶著這群孩子探索未來的過程,令人動容。
此外,片中想家的孩子打電話用試探、懇求的口吻問阿嬤道:「我可以回家嗎?」,聞之鼻酸,一個看似理所當然之事,卻是孩子們日思夜想難以達成的夢想,一語道盡有家卻歸不得的無奈,亦呼應院長讓孩子準備回家的使命。
(二) 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以我對如來藏思想淺薄的認識程度,要以本長片一群熱血志工和孩子們挑戰自我的內容為例,分析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且還要說出理由,說實在話,有一定的困難度,應該僅能觸及皮毛罷了。
如來藏義理主要在闡述眾人皆具有清淨的佛性,只是被煩惱覆蓋而隱沒不顯,透過正法修習,去除掉煩惱,即可豁然開朗,亦即「眾生皆有如來藏,煩惱身中藏如來」的道理。
而信義育幼院孩子們為多元化社會所創造出多元化的孩子,絕大多數孩子,雙親依然健在,只是因為種種特因素,無法發揮照顧之責,必須委託育幼院照料,如同院長所說,在院內,孩子有吃有住、有書唸,不必擔心突然得休學,或被暴力對待,得以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他的角色就是讓孩子之前吸收到不好的東西,透過院內種種作為,讓他們透過環境調整心態,不必再受剝削之苦,快樂健康成長,原本純潔之心顯現出來,活的像一位孩子原本的樣子,找到自己的價值與認同,如願邁向回家的路。
亦即每個孩子都具佛性,都有顆純淨的心,只不過被家庭種種問題造成的煩惱覆蓋,成長的過程缺乏親情的關懷和陪伴,與一般孩子相比,他們通常缺乏自信,對人生也沒有或者說是不敢有明確的目標,而被膽怯與茫然給佔滿。
而院方規劃的單車環島活動,是磨練孩子意志力最佳考驗,鍛鍊他們的耐受力,提升未來適應社會能力外,最主要在過程中,慢慢找到自我認同,種下夢想的種子,改變原本日常學習態度,對未來懷抱希望,且有決定自己未來命運的勇氣,種種作為,如同開發如來藏,有助孩子找回純淨內心,找到回家的道路。
第3組 陳奐瑀
單車天使長片中
1.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2.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1.大孩子指責小孩子為什麼不敢說自己來自育幼院。誠實接受自己的現況是需要勇氣的,這些很多大人都做不到,認為會丟人現眼,在年紀這麼小遇到家人無法扶養的狀態,他們學會接受。不喜歡環島但還是去了3次,因為會經過嘉義只想回家看媽媽。當然每個個案狀態不清楚,但無論受到家人如何的傷害還是會想回到家。這幾年學習到,先照顧好自己好好愛自己比較重要,才有能力去幫助其他人。
2.院長和工作人員都很有愛地去照顧這些孩子,雖然不具專業心理輔導但願意陪伴在受傷的孩子身旁,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可以改變心態改變命運,並不是吸毒的父母就會有吸毒的小孩,雖然容易受環境影響,但這些人的付出都讓育幼院的孩子步入正軌。孩子們的原生家庭對他們而言是弊物,每個生命都可以是向善的,只要發掘他並給予適當機會。
1.單車天使長片中- 啟發、感動的句子/情節…為什麼?
讓我最感動的情節是孩子們努力的騎單車環島,不畏雨天、不怕受傷,堅持往前行,想要用自己的力量證明給家人看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存在價值的,想要家人們接納他回家。像我自己在一般家庭長大,我會覺得這些都是基本的,我們生長在有父母陪伴的條件下長大,反而還只是拼命的想擁有沒有的東西,好似永遠不滿足,看到同學有的、我也想要擁有…等,而在育幼院的孩子們,只是單純的想要擁有父母的陪伴、家人的溫暖,就滿足了。真的該好好檢討自己,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我覺得我們活在太充足的條件下了,擁有健康的身體能夠幫忙更多人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2.單車天使長片中- 與佛性、如來藏思想相應之處?為什麼?
孩子們單純的心,一顆單純只是想回家的心,就好像我們要回歸佛陀本懷,到自性清淨的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練習著平常心,聖嚴師父的《動靜皆自在》書中有提到「平常心就是對任何事的處理、應對,不以得失、多少、成敗做考量。而只考慮能不能做、該不該做、可不可以做,做了之後,當有問題發生時,也都能履險如夷,從容處置了。」我現在也常常告訴自己,遇到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多做事、少說話,也能清淨一些,當煩惱升起時,就想想師父的四他,先把自己做好,才有能力去幫助更多人,如果大家都擁有清淨心,所到之處彼此都是一個個淨土,願大家都能夠心安平安、動靜皆自在,阿彌陀佛!
1.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靜態的禪坐,動態的日常,都會默念或有聲念來稱念佛號。
2.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16無諸不善願]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覽。
⇒初觸初學佛法,習得五惡十善,深知“十善”之重要,佛教徒必要之最基本戒律。願我們娑婆世界也能如極樂國土般,是一片純善淨土,無惡人無惡事, 更不會聽聞到諸多“不善”之名。
[39樂如病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聽愛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覽。
⇒上了佛學班,一心要精進,欲聞佛學精隨要義,進而能於日常生活中進而實踐、行之。首要去執、斷煩惱,能離苦得樂。
[44具足德本願]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覽。
⇒天天稱誦佛聖號,僅聞其名,也產生恭敬心,就如禮拜佛之時,瞬時升起的歡喜踴躍之心,勉勵自己往菩薩道精進,勤修六度萬行,更要具足一切功德,成熟善根。
3.試著學阿彌陀佛、耦益大師-發3個願
[1]我當願誦大乘經典,祈願諸佛菩薩佑護自己家中三位老菩薩,身體順遂康泰,感恩一切,有其福德,自己尚能陪伴年高公公及父母。
[2]我當願誦大乘經典,祈願諸佛菩薩能為我大女兒來加持來護衛,令爾能快快懷上健康寶寶,生下個聰慧小孩。願佛菩薩能圓一個母親的願。
[3]自己誠心起願,發菩提心,起大悲願,在此正信道場一法鼓山寶雲寺,能精進修學,一切無礙,不退轉。
第11組 謝素芳
1、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每天念佛前會靜心靜坐幾分鐘在念,還是有很多雜念無法專心,但慢慢突然發現靜悄的空氣中也會有風的聲音,就是無法安靜自己的心,還有就是念完佛的時候會想起今天自己一天的行為!這是念了佛產生的“後果”吧!提醒自己的身口意應該要慈悲善心!
2、 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第三十三~觸光柔軟願~
生者跟亡者只要接觸到阿彌陀佛身心都會變得柔和平安,身心也會遠離粗暴,現在的人身心都因為外在的環境處在不安的狀態下,只要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就是接觸到阿彌陀佛這樣就可以改變身心。
第三十八願~衣服隨念願~
欲界人天都思時得食,思衣得衣的福報,極樂世界的眾生更是如此,衣服不但不用燙不用染不用洗,更棒的是可以隨心所欲隨念變化,這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希望人間的眾生也可以享受如此美妙的事。
第四十一願~諸根具足願~
祈求每一個人都是完美無缺的不因疾病或意外或戰亂或天災而失去了六根,就算失去了其中某一根也可以誠心念佛產生奇蹟恢復殘缺或者是改善,而讓每個人都可以相貌圓滿美好,六根永遠具足
3、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3個願。
第一願:湘崴發願生生世世都要接觸正信正念的道場學習佛法
第二願:湘崴發願要接引更多的人來學習佛法
第三願:湘崴發願從現在開始常懷感恩心,時時念佛時時行善。
第17組 鄧湘崴
一、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二、 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第10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修行就是要離諸妄想、放下我執,不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很少想到自我的來行菩薩道~止惡、修善、利益眾生、廣結善緣。
第18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臨命終時,病痛纏身,要具足十念,還不是每個人都有把握可以念得出佛號來,念佛~是日常就要養成念佛的習慣,沒念佛就像沒吃飯、睡覺一樣,感覺很奇怪,似乎少了什麼似的,發願~願生西方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仗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比我們在娑婆世界得三禪天的定還要快樂,深信淨土、誓死不退,徹底的離苦得樂,終至涅槃。
第38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覺。
在娑婆世界每天張羅三餐,洗衣、晾衣、收衣、摺衣,就花費了不少的時間,更何況還要上班或忙別的事,生到極樂世界,思食得食、思衣得衣,衣服不用洗、不必熨、天衣無縫,隨心所欲,隨念變化,細緻、柔軟,非人間、亦非欲界人天所著者可比,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聽經聞法、精進修行,實在是太美妙了。
三、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3個願。
1願:祈願因緣俱足,利益眾生做義工。
2願:祈願將自己知道的佛法分享給人,鍥而不捨。
3願:祈願有緣眾生,修學佛法,解脫煩惱。
第14組 房代芬
1. 我最喜歡的三個願望:
第十願(不起貪計身見):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理由:我喜歡這一願原因是這一願也稱為“得漏盡通願”。漏是煩惱,漏盡就是煩惱斷盡的意思。本願中講不起貪計身見,即破除身見我執,斷見思惑,得人我空。身見我執,是造成我們凡夫與生俱來最大煩惱的來源。阿彌陀佛在因地已經觀察到我們這個世界的業力凡夫,念念俱生我執,念念貪著有為法的虛妄性,在我執和法執的怪圈中,難以出離。故以大慈悲心,稱性發此大願。
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理由:因為這一願是直接彰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與平等普度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願心,表示淨土法門是一種簡易、而且適合我們容易修行的法門。
第二十六願(菩薩得金剛身):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理由:我們凡夫的業報肉身,是地水火風四大所構成,血肉之軀,常為疾病所苦惱。或許我們平時還不覺得身苦,等到生病後,才知道這個身體很苦,而健康的時候都在忙忙碌碌為他人過活,從來沒有想過怎麼解脫身體的苦患。阿彌陀佛一目瞭然,所以從大悲心顯現此願。十方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經由蓮華化生,就不再是血肉之軀,而是那羅延的金剛身,不會有身體的苦痛。
2. 個人發願:
A. 宣揚佛法
B. 疫情早日獲得控制,大家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C. 一心念佛
第13組 簡秀韻
1. 我最喜歡的三個願望:
第五願(生者皆得宿命):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理由:法藏菩薩發願在他成佛的時候,他國土中的天人都能了知自己與他人過去世的生命流轉的情形。阿彌陀佛給予往生者宿命智通,能夠了知自己過去久遠宿世以來所經歷的種種事情。宿命智通是我們眾生本具,只是由於我們眾生心性散亂,讓此與生俱來能力被蒙蔽。阿彌陀佛威神願力加持,能令一切往生者首先獲得此本具之宿命智力,直接開發出大乘佛地的宿命智通。
第十一願(正定必至涅槃):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理由:我們世間凡夫眾生想要憑自力能力修戒定慧來斷盡見思惑,是非常困難。修淨土法門以自力感通佛力加持,讓我們能帶業往生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第四十八願(即得諸忍究竟):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理由:這一願是加持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只要能聞信阿彌陀佛名號,即能得第音響忍、柔順忍與無生法,而且是並未要求我們需要歷經多時的勤修,就能得到如此巨大的功德利益。
2. 個人發願:
一、隨時有機會,都能向有緣人宣揚佛法
二、時間許可時,能到道場做義工
三、自己所設定的定課,能不中斷
第13組 陳偉星
(1)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個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2)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1、第4願: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此為「無好醜願」。在此娑婆世界的人相,由於各自的福德不同,心態如果持善念,面相就會跟著溫和。就像西方淨土中的眾生, 都有福德智慧、心地唯善無惡,所以形色都是莊嚴慈悲相
2、第10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此為「無有我想願」,即是得到六通之中的漏盡通,此願又名令不起漏染願, 希望自己能離諸妄想,不起想念貪愛身願,不貪計身願,無貪著身願, 能放下對於身體的執著,不起我想,從身見得解脫。
3、第12願: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此為「光明無量願」。《阿彌陀經》有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所以心中常念阿彌陀佛能讓自己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踊躍,善心生焉。以清淨、歡喜、智慧等光來利益眾生,除貪、瞋、無明之三垢,修戒、定、慧三無漏學的善心。
(3)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3個願
1、願大家不起煩惱
2、願大家歡喜心
3、願大家無我心
第13組 吳雪黎
1.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2.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
[5]設得我佛,國中人天,不悉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12]設得我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A: 光明無量,用像光一樣以清凈、歡喜、智慧來利益眾生破除所有煩惱,修戒定慧無漏學的善心,願眾生快樂且成佛。[19]設得我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A:來迎接引,願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往生極樂國土。[21]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A: 覺得有意思,且莊嚴(自己還去看看具備了幾項😀)。
3.試著學阿彌陀佛、耦益大師-發3個願
[1]廣結善緣,接引眾生修善學佛。
[2]每年參加至少一次法會莊嚴法身淨化身心,服務利益眾生。
[3]持續精進修習佛法,豐富自己,也可以分享給予眾生快樂。
第12組 張鈶珮
1.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答: 3/10、3/11、3/12、3/13、3/14、3/15、3/16。
2.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
答:
●設我得佛光,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第12願)
因為我喜歡光,一切的光,陽光、燈光、招牌光、月光、星光,不同的光映照著萬物,呈現不同質感及面向,感覺萬物包容和平相處。另外我工作的傳統工藝工序中,推光,把器物從漆器的無光中推亮,讓我自己覺得不可思議, 需要每個公司都倶足,才能成就最後的步驟。🔆
●設我得佛光,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 自在所化,為眾生故, 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 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 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第22願)
原因:我不知道為什麼相應,但是這是四十八願字數最多的一願,若是法藏比丘發願當下之刻,內心擁有如此多的觸動,當時發願的片刻,一定有強大深切的觸動。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 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第28願)
原因:因為我喜歡樹,我要見自己的場樹,無量光、色,光是念到此願就彷彿已經在自己的樹下沐浴著光,其身心的歡喜會感恩法藏比丘,謝謝他有如此舒服浪漫的願心,我也要跟他一樣,把如此大的歡喜送給眾生。🌳
3.試著學阿彌陀佛、耦益大師-發3個願
答:
●願我如水待人接物上能萬物包容,適切的融合環境,亦能包容他人共同成長在面臨身處的不適時,能巧妙的三態轉變,用自身的改變去符合環境並且利益環境。
水能清潔他人,將清淨舒暢帶予給人自身污濁時,可入土淨化,可昇華汽化, 後再返回需要眾生的身邊。水可清涼環境,讓腦熱眾生得生清涼遠離苦熱,水可以成長及滋養萬物,讓生命欣欣向榮,水需要被珍惜,水不貴重眾生可享, 但珍貴。
●願我如樹,我的工作室漆器工藝是從樹上收割下來的汁液,塗裝物品、裝飾及保護,具實用及藝術性,所以對樹木擁有感念及珍惜的情懷,希望自己處事上能像樹一樣淨化空氣,讓人清涼遮蔭,休息時能享受欣賞枝幹的美麗曬著透過枝椏落下的陽光溫暖卻不灼熱,可成為成就他人的道場樹。
●願我成為傳燈燈燭之光,將聖嚴法師的思想及理念,像光一樣照亮他人及自己,永續且溫暖。
第12組 林姝莉
1.繼續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2.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三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19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來迎接引願)
20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係念我國,殖諸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聞名係念定生願)我會相應18、19、20三個願,是因為阿彌陀佛48願中最核心的就是此三願,也是我們修行念佛淨土法門的重點。
3.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三個願。
答:
一、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十聲佛號(十念法),並記錄之。
已完成。
二、 讀四十八願,找出與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1、第4願:「無好醜願」
如眾生都具慈悲莊嚴相,就不會有眾生因長相而起煩惱或分別心,可以將心思與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
2、第18願:「念佛往生願」
因只要想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人,心中所想,皆能如願,不管以前是否曾用心修習佛法,也不論身份貴賤。
3、第35願:「不復女像願」
因某些社會有重男輕女觀念,造成女姓傳宗接代的生理及心理壓力、也無法接受好的教育,進而影響家庭的和睦及社會的動盪。
三、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3個願。
1、願眾生皆能平安自在。
2、願眾生皆具慈悲智慧。
3、願眾生皆可滿願。
第04組 黃琪瑛
1.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持續中。
2.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
◆第九願: 神境智通願
[1] 因為有了神足通那可方便,不僅可以隨意暢遊諸佛淨土,也可以供養十方無量諸佛,也可以一念頃間到諸佛淨土聽法參學。
◆ 人天長壽願
[2] 我覺得壽命長短非常重要,我們人間就是因為壽命不長且分段生死,所以想要成就是相當的困難,如果往生極樂國,不僅有無量光,且無量壽,這對於修行的人是非常的重要,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有這個優點,壽命無量,因此只要往生的,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壽命長是不缺少的。
◆ 念佛往生願
[3] 第十八願也是相當的重要,平常我們就是訓練自己,要把佛號置入心中,隨時隨地都能提起佛號直到臨終時,只要我們還能提起佛號,一念至十念無不往生的,這對眾生幫助太大了。
3.試著學阿彌陀佛、耦益大師-發3個願
[1]願一切眾生能斷惡修善,聽聞佛法,開明見慧,證無上覺。
[2]願一切眾生長行菩薩道,內外圓明,直至菩提。
[3]願我臨命終時,身無病苦,心不顛倒,神識清醒,正念分明,面見彌陀速往安樂國。
第03組 蔡幃至
1. 繼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記錄之。
感恩同組師姐贈送的念佛記數機,以誠懇、虔誠心念佛。一句阿彌陀佛抄寫一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2.讀四十八願,找出自己最相應的3願抄下來,試著寫出原因 。
(1)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2)自己最相應的3願
3.試著學阿彌陀佛、耦益大師-發3個願
第03組 王淑鑾
阿彌陀佛 合十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