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靜下心來,回想生命中的一個難忘事件,試著畫出過程中,自己「因緣果」、「隨緣盡份,盡份隨緣」的心路歷程

甲生是我今年畢業班的學生,去年10月因感情因素成為學校高度關切的對象之一,身為導師的我成為必然的輔導人員之一。初期輔導過程中我常因甲生的家庭背景(爸爸癌末,媽媽除了要一肩扛起家中生計外也需全天在醫院照顧先生)而投入過多的個人感情因素,讓自己的心常隨著甲生的心理狀況而起伏不定,甚至出現胃痛的反應。最後經心理醫生的協助才讓我們這群老師慢慢釐清楚自己的角色與本分,所以我慢慢退回導師的本位,只單純去關懷他的日常生活與家裡的狀況,讓孩子在心情低落時能有一個傾訴的出口,至於孩子在感情世界的執念結就交由專業的輔導老師與醫生去協助輔導。當我開始意識到〝只盡自己能力所及的本分〞去處理事情時,心情變得比較輕鬆了(因為過程中有因自己角色定位的不清楚,反而讓事情變得更棘手的經驗),也比較不會害怕去面對與處理甲生的突發狀況了。今年二月份,甲生的父親走了,而這衝擊也讓他真正意識到心中最在意的是家人,對男女感情的執著也稍稍鬆動些了。

    陪伴甲生的過程中,讓我深刻體驗到有些事情不是我努力關心輔導就能讓學生有所好轉或改變的,有時需要一些緣的介入才能讓學生的狀況有好的改變。最近,甲生媽媽來電表示孩子不想重考大學了,目前只想就這樣打工過平淡的日子讓她很是焦慮與擔心。之前的我面對這種狀況一定會想辦法幫家長將優秀的甲生往前推,然後在內心期待好結果的出現。但,現在的我雖然一樣會主動關心與輔導,卻不再認為學生一定要往某些特定方向走才行,只要學生想清楚並了解可能的結果,我就會完全尊重他們的決定,選擇放下不再過度干涉。

    甲生曾經跟我說:「老師,我應該是妳教書生涯中最難忘的學生吧~~~」,我回他說:「其實我有慢慢認知到未來自己會遇到越來越多跟你一樣特別的孩子。」同時,我也在心中告訴自己要趕緊找到心靈的靠山,才能減低輔導過程中的無力感與不安感,否則可能撐不到退休啊~~這也是我今年下定決心報佛學班的原因。這學期我的新班級也有一個特別的孩子,這週聽常慧法師講到「隨緣盡份→盡份隨緣」時真的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希望未來能運用佛學班所學來幫助這個孩子去勇敢面對自己的未來。



第四組 劉演教 同學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因緣果

第一題:靜下心來,回想生命中的一個難忘事件,試著畫出過程中,自己對「因緣果」、「隨緣盡份,盡份隨緣」的心路歷程。

在我國中的時候,有一個好朋友,從小就擁有一種先天性的遺傳基因-脊髓小腦萎縮症,但小的時候還沒有病發,到我國中認識她的時候,她還能走路、講話,只是身體重心常常不穩、講話會結巴、寫字手會抖,班上的男同學會因此嘲笑她,因為身體的關係常常到保健室報到,也受到同學的不諒解,當時班上只有我知道她的情形,我問她要不要說出來,也許大家就不會這樣對你,她因為面子而不願讓全班知道她其實是生病才有如此狀況。

我能做的,就是默默陪著她,到了高中之後,我們雖然念著不同的學校,我們還是時常保持聯絡。

由於我對外來的憧憬,逼自己選擇加入有利升學的儀隊,我是肢體障礙,加上又沒興趣,完全是因為升學的關係而從一年級就踏入了不擅長的領域,三年的過程對我來說像是行屍走肉般的度過,每天軍事化的訓練、每個假日都要到學校參加集訓,也因為練槍法常常瘀青,到後面都變成家常便飯,做自己不喜歡、又沒興趣、不擅長的事情真的是一種煎熬!

這過程都是這位好朋友在鼓勵我、傾聽我、支持我,一路走下去,到了大學我也順利考上了目標的學校,在校期間也是滿懷著夢想為未來而努力著,那時候忙著課業與打工,漸漸地與朋友的聯繫也慢慢減少,但是我們之間還是一直互相聯繫。

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也時常寫信鼓勵我,但她的病情是與日俱增的加重,大學的時候她因為身體的關係,沒辦法念書了,甚至也不方便說話,要走路也有困難……甚至也不能自己吃飯,脖子也沒有力量可以撐住頭部,以前是那麼愛面子的一個女生,現在因為疾病必須得依賴家人的協助才得以生存,若是以前的她,她絕對不會接受家人幫她洗澡、餵她吃飯等等,到後面是不得不妥協,也沒辦法抵抗病魔的摧殘……。

一直到我畢業工作了,對我原來滿懷期望的夢想打碎了,我發現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樣,從八歲開始立志成為服裝設計師的夢,從沒斷過,家人反對,也靠自己的努力證明給家人看,努力了十幾年發現了業界慣性的操作、現實的殘酷、與人性的黑暗,對此我的心無法負荷,一度走入了憂鬱而難以找到出口,因自顧不暇了、也沒有時間去顧其他人。

一直到我進入了法鼓山,開始學佛之後,學到自覺就是改變的開始,慢慢地改變自己的心,覺得自己要變得夠強大才能夠幫助到其他人,但是我卻忽略了她…,等到我的心變的能夠幫助別人的時候,她已經不在了,過去的回憶只能留在心底,沒有機會幫助她了,我去年底參加她的告別式時,她媽媽對我說本來今年的過年要找我去他們家一起吃飯,她很激動的哭了,我明白她想見我,但是不敢讓我看到她現在的樣子……因為疾病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樣子,甚至也無法開口說話了,只能坐在輪椅上,依靠著身旁的人協助她維持日常生活起居,自尊心是那麼強的她的心裡是有多麼的難受,而我卻沒能好好陪她,她就離開了。

十年前她曾經寫遺書給我,告訴我她如果走了,要請我邀請全班同學參加她的告別式,並要我親手做一件衣服給她,但畢竟過了十年,大家各自紛飛,早已物事人飛了,來送她最後一程的同學是小貓兩三隻,國中同學就我一個,很心酸,她爸爸當天要我當國中代表去給她上香,親手做的衣服也交由現場的服務人員燒給她了,雖然沒有滿她十年前的願,希望全班同學都能參加的事,但我也是盡力了,我只能夠念佛回向給她,直到她滿七個七。

到現在她已經往生一年多了,到現在我參加念佛共修時還是一直想回向給她,因為她的關係讓我今年初發了一個願,希望能夠幫助更多有緣的人,只要是我做的到的、可以的都願意幫,隨緣盡份、盡份隨緣,也是因為她的關係,讓我覺得人生有多麼無常,現在可以做的事,不代表你明年也可以,若不做,也許就錯過了因緣,因此我覺得可以努力的時候就要好好認真去做,做不好沒關係,只要盡力、不愧對自己與他人就行。

每天都要好好把握現在、利用當下,好好的活在現在,於是我今年報了佛學班、六祖壇經、福田班,很多人都覺得我報太多課程了,但是我覺得人生很無常,可以拚的時候就拚吧!
因為也許明年的因緣就不是這樣子了,今年有空,不代表明年、後年或者三年後還有這個因緣可以上課,趁年輕還有體力的時候還可以拚一下,如果到時候真的不行,再說!

我只知道如果我不好好把握,可能會後悔,所以當時我報名佛學班與六祖壇經的課程的時候,玲明師姐找我當關懷員,一開始還擔心自己沒經驗,師姐親切的告訴我沒關係,只要把8/11空下來參加培訓就可以,後來想想我覺得就是因為我今年初在寶雲寺發的願,而形成了這個因緣,才會產生了這個果,是必須要去面對的,覺得佛菩薩聽到我的心聲,讓我有這個機會可以幫到更多人,雖然是第一次擔任,也不知道能夠幫助多少,但我只知道盡力去做就對了! 隨緣盡份、盡份隨緣是我現在努力的目標!

第二題:
● 每天早上起來,面對鏡子,微笑的對自己說:早安!
● 分享自己實施一週的身心狀況


覺得一天一天對自己微笑,就算沒有面對鏡子,也漸漸習慣了在心裡對自己微笑,一天一天微笑的次數變多了,提醒自己要正向面對所有一切,對於境界要正向解讀、逆向思考,同時也是考驗著智慧與慈悲的運用。

第一組 程伊筠 同學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請簡單寫五戒十善內容



請選擇十善中的其中一項,作為本週力行重點,每天做出善行記錄。
 力行項目: 慈悲觀
9/18:家人忘了載我下課,感恩家人之前接我,坐公車回去也很環保、便利。

9/19:最近因為跳槽到新公司工作不是很順利,舊公司開出一些好條件就答應回鍋,但才跟新公司提出離職,舊公司就說無法給予原先答應的條件。一開始有起瞋心,但轉念感謝是一直有舊同事 的幫忙才能十分順利與主管溝通。雖然在跳場中損失了特休跟年終,但還是甘願這次的嘗試。感恩回到熟悉的工作丶離家近的地方,再次付出一己之力。

9/20:自我攬下的工作量有㸃不堪負荷,感謝前輩承擔接下來的工作。

9/21:早上參加半日禪,下午睡了兩小時午覺,因為平日工作有點疲倦。一整天沒有起瞋恚心的可能性,感恩三寶,感恩眾生。

9/22:沒有起嗔恚心,但這一日似乎太放逸,慚悔不夠積極、但念無常,應把握此身修行。

9/23:於下班時段開車回家,車潮多、有些人爭先恐後,有起瞋恚心,慚悔業障。自己也不趕時間應與他人結善緣、多禮讓就好。

9/24:與家人小磨擦,大部分可以用方法不起瞋心,但仍有一兩句語氣不夠和緩。慚悔沒有做好不惡口。

第五組 同學作業分享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請簡單寫出「五戒」「十善」內容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顛、不邪見。

擇十善中的一項,作為本周力行的重點,每天做出善行的紀錄。

日期
善行紀錄
09/19 ()
開車遇到行人闖紅燈,立即停車示意請他先過,阿彌陀佛。
09/20 ()
家中小孩一直看手機雖心裡很不悅但仍以和悅的語氣請她休息一下吃個水果
09/21 ()
今看到母親又在吃隔夜菜不直接指責改以醫生囑咐之口吻勸她別再吃隔夜菜
09/22 ()
看電視新聞政治人物互相攻擊不出言謾罵體恤他們都是為台灣在付出
09/23 ()
社區的小朋友在社區裡快速騎著單車玩太危險趕警委婉地請她停下沒大聲斥責
09/24 ()
忙著做家事看見家人每人手上一機划著,心裡不免嘀咕,有些謓怒。換個說法請他們幫忙 有誰願意幫我這位台傭拖個地?怒氣消了。


7 廖淑莉   同學

為甚麼來讀佛學班?


Q1 : 為甚麼來讀佛學班?
A.: 師父的悲願、教法、理念.
兩年多前二月份的冬天, 按往例前往美國出公差, 習慣戴上一本書閱讀。「雪中足跡」在書架上以擺設數月,或許是老爸在剛過去的聖誕夜往生,封面讓師父的身影令我拿起此書,心中有份想好好讀這本書的悸動。

始於前幾章, 腦海裡常自我對話, 「Wow, 原來人可以這樣過生活,話可以這樣溝通,生命可以如此地淨與靜。

自此無間斷的探索師父的影音,書籍。其中「東出禪寺」,師父說「我們活著在做甚麼呢?」根據從書本上自我理解的戒律,開始檢視自己的食、衣、住、行、育、樂,該丟的丟,該停的停,該改的改,該留的留,然而總覺得缺乏其程度的力道而內化,進而提升自己的品質!因緣際會下,去年底回到成長的家鄉,感念過去的自己,四十多點的歲數,身體算平安健康,腦子算不太愚笨,然而卻有智慧的選擇,放下一切,即刻來到法鼓山的道場-寶雲寺。
從一次次的共修活動、法會,和菩薩們的互動中學習佛法,更重要的是,聆聽師父們的開示與說法,現場感受法師們的身教、教法,未曾感受到師父的離開,從中慢慢地覺照自己小小的變化,信心的堅定,報名佛學班,邁入修學佛法的另一階段。

Q2:本學期的自我期許?
A:自我檢視,調整習氣,活在當下

Q3:我心中的大石頭是?
A:情緒的自在空,察覺自己的喜心動念妄念思慮過多,造成自我的輕微軀體功能失調,睡眠不足紊亂,貪欲忽高忽低,種種的不便不舒服,因此需要用佛法的方法,將其排解改善,用方法練習真正的放鬆,心定一切都安定。

Q4:我的關懷員是?
A:淑玲

第七組 劉惠文 同學

皈依三寶、五戒與十善

十善力行項目~不惡口愛軟語

  • 有位朋友抱怨著朋友間的情緒,身為旁觀者,我請他用饒恕及柔軟的語氣去關懷朋友,得到互解。
  • 坐TAXI 時,司機因等待而煩躁口語不佳,我用和緩體諒口語回應,讓司機平息怒氣。
  • 用柔和穩定的語氣來應對與先生之間的摩擦來做溝通,因而得到很好的共識。
  • 與修理機車的老闆有維修上認知的差異,我用體諒及辛苦老闆立場,回覆處理,使交易達到良好結束。
五戒與十善

第六組 張沛晴 同學

來寺院道場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

因為同學的日常推行初次接觸到怖寮,那時我還是個完全與寶雲寺未曾接觸的人,甚至平時路過也不曾有過記憶,那天步入寶雲寺,先是脫鞋踩在所有人踏過的地面,但我卻不覺得不適,可能是道場的氛圍讓我忘了我正赤腳,再來怖寮過程,鋪床鋪被,放置枕頭、用衣架撫平雜念、口唸阿密陀佛,讓睡眠此床鋪的人安穩,種種的過程細節潦草不得,但內心卻很歡喜,我正在做很棒的事,這是我初次接觸法鼓山寶雲寺很難忘特別的心境。

就因此機緣,我漸漸覺得佛不在是我印象中只有出家人的印象,原來我也能沈浸在佛下的沈靜,所以接觸法鼓山寶雲寺之後,影響我,讓我願意放下自己的成見,試著讓自己可以藉由生活中想去幫忙別人,不怕生、不畏眼光,這是我到法鼓山寶雲寺影響我內心最深的事。

勇敢幫助,不管世俗眼光,盡自己能做的微薄之力再努力執行,所以我毅然決然的報名了法鼓山寶雲寺聖嚴書院佛學班,我很歡喜~。

第六組 張沛晴 同學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來寺院道場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


  1、1986年華視新聞雜誌節目,
敬聞 聖嚴師父介紹中國禪宗,心嚮往之,遂到農禪寺探訪,並報名參加初階禪訓班。

  2、1993年第一次參加農寺佛七,
法喜充滿,出堂即加入勸募行列,三十餘年來不離初心,何其有幸,追隨師父及諸多同修道友學法、護法、弘法同沾法益,內心充滿感恩。

預習佛陀傳記
  1、在古代印度一個小小城市國家,迦毘羅衛城降生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後來出家修道,成了無上智慧徹悟者,也成了無量福德圓滿者,更成了最高人格的究竟者,所以稱為「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因為他是出生於釋迦族的一位聖人,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 。

  2、佛陀母親摩耶夫人是夢見一隻小象入胎而成孕,當佛陀降生於 藍毘尼時,百花競放,天龍噴灑温泉香木,為太子淋浴,太子出生即能自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說「我於天人之中,最尊最勝」,說畢此語,即如平常嬰兒。

  3、佛陀雖貴為太子,不為享受人間繁華為滿足,據佛典傳說,他曾四次出城郊遊,親睹老、病、死之苦,又見沙門神態安祥,便生起如何脫苦感悟。

  4、佛陀第四次郊遊回宮,就計劃走上出家之道,年二十九歲(有 傳說十九歲) 即與御者車匿悄悄出宮,進入森林出家修道,並請御者回宮稟報其父王,他已出家,若不成道絕不回國。

  5、佛陀在林中苦行,連續六年每天僅以一粒野生麥子維生,其父得知派了五位侍者陪伴佛陀苦行。此時佛陀身體枯瘦如柴,仍未見悟道,深感似此外道盲修苦行,無益成道,遂放棄苦修,改用專心冥想功夫。他離開苦行林,走到尼連禪河清流中,洗淨身垢,並接受村姑供養乳粥,恢復元氣。再到附近一棵畢缽羅樹下,跏趺而坐並發大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身,終不起座」。而隨行五位侍者,誤認為佛陀已退道心,遂離佛陀而去。

  6、佛陀在菩提樹下宴坐冥想四十九日,以其奮勇精進精神,克服身心內外魔障,於十二月八日(西元前523年)達到冥想最高境界,認識了宇宙真理,明白解脱眾生輪廻之苦方法。

  7、成佛後的佛陀便到鹿野苑,為其隨伴苦行六年的侍者說法,便是「鹿野初轉法輪」,允許他們成為佛弟子,並稱「善來比丘」均先後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沿著恆河流域,度化眾多外道及僧侶,弘法利生達四十五年。

  8、以上謹述佛陀生平簡要,至佛教根本教義等,容於後續作業時再述
       (參考  聖嚴師父大著-佛教入門)。

第3組 陳治明 同學

佛教入門:皈依三寶、五戒與十善

l簡單寫出「五戒」、「十善」內容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
不殺生、不偷、不邪淫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


l對你而言,現在比較容易持守的哪一條戒?為什麼?
以修學佛法資歷尚淺的我而言,五戒中的「不偷盜」,可說是最基本也最易持守的戒,我不以「戒條」視之,畢竟生活教育,所謂行正坐端、不偷不搶、不任取非己之物等觀念,早就潛移默化於生活作為中,但不應滿足於這種消極的「守」,期許自己更積極的去「利他」,布施自己的智慧、時間、精力。

對我而言,不偷不搶沒有煩惱,更不取未經人同意之物,因為偷竊即是惡行,就算是小惡,擔心事跡敗露,會做出種種企圖掩蓋事實之事,一錯再錯,心亦難安,因此滋生煩惱。另古諺有云:「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有了道德在心中,才會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守戒不是束縛,而是尊重自己人格的展現。

 五戒中,不偷盜看似容易,但不然,因微細之事最不易守;另對在教育領域服務的我,更應知曉「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道理,不貪己之便,而做出有損人權益或有損公益之舉,以此提醒自身。

另期許自己應從消極的自利,提升至積極的利他,把握因緣,分享自己的智慧、時間、精力,布施如同「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付出的回饋,即是心靈的養分,如此,方能讓戒從身的修為,朝返照念心之功能。

l請選擇十善中其中一項,做為本週力行的重點,每天做出善行的紀錄
力行項目:不偷盜
日期
善行紀錄
919
不偷聽、不打探辦公室同仁的竊竊私語及隱私
920
克盡本職,努力無損學生受教權
921
當志工,布施時間,分享智慧
922
當義工,布施時間和體力
923
縱然有需要,亦不取公物
924
認真工作,不偷時間,不做等下班、等工資、等退休的「三等公民」
925
體悟「吃虧原來是捨得」

第3組 陳奐瑀 同學

佛教入門:皈依三寶、五戒與十善

1.請簡單寫出五戒十善內容:
 五戒:
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口業:不妄語、不飲酒
 十善:
身:不殺、不盜、不邪淫
口: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
意: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痴

2.對你來講,現在比較容易持守的是哪條戒?為什麼?
不殺生,因為目前都吃素,就是因為不想要因為人的貪而使得動物被殺害,他們也是有感情的,動物是很單純的,你對他好,牠就效忠於你、信任你,我覺得人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而將動物培育長大只是為了成為桌上的佳餚,他們也是有感覺的,會疼痛、會悲傷,誰都不想被殘忍的對待,不應該那麼自私因為自己的慾望而傷害一切眾生,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不吃肉,還是有很多的素食種類可以變化,只是三餐的選擇而已,但是對他們來說,是奪取他們的生命,什麼都沒有了,如果我們選擇吃素,能夠學會運用、擁有慈悲心來看待一切事物,相信不會有那麼多的生命被濫殺無辜,我覺得每個生命的存在都是需要被尊重的,每個生命的存在一定都有他的價值,我們應該學著用慈悲心去看待,也希望能夠影響身邊的人吃素,不要去傷害動物!因為很多人的家庭,從小就認知動物是食物,吃牠們理所當然,所以我想要試著改變身邊的人的想法,有人是覺得葷食很好吃,素食很難吃,所以無法改變這習慣,我想做的是藉由讓他們知道其實素食是很好吃的,先帶他們嚐嚐美味的素食,吃久了以後讓身邊的人慢慢適應與習慣,讓他們知道不是一定要吃肉才能活,常常出來吃素,也就減少他們一餐吃肉,慢慢吃的適應之後再導入觀念及培養慈悲心,但願能夠影響更多人護生及增長慈悲心,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切有情。

3.請你選擇十善中的其中一項,作為本週力行的重點,每天做出行善的紀錄
力行項目:不殺生
9/19(四)在廚房看到螞蟻,盡量不要影響他們的空間,在廚房的使用上讓路給他們行走,洗碗的時候有在注意是否波及到牠們。

9/20(五)走路的時候,會注意地上是否有昆蟲(蝸牛、蟑螂…等),盡量避開傷害到牠們。

9/21(六)晚上在收衣服的時候,發現有一隻蟑螂在我晾的衣服上面,輕輕地讓牠移開。

9/22(日)欲擦桌子時,看到有螞蟻的區域,會先跳過,待牠們離開再擦拭,也讓家人不要傷害牠們。

9/23(一)拯救溺水的螞蟻。

9/24(二)與朋友分享聖嚴師父的「食在好素」的內容。

第1組 程伊筠 同學

來寺院道場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

我最喜歡的是來道場能感覺心裡漸漸的安定與喜樂,尤其是來共修的時候,原本剛下班的時候,還會伴隨著一些職場的煩惱與負能量所影響,但是我覺得來到寺院之後,透過共修的力量,從原本內心的煩躁,就像雨過天晴一般,就算很累,打坐到不小心睡著了,但是內心卻覺得特別的安定與舒心,很喜歡這種寧靜喜樂的感覺。

在這種寧靜的氛圍中,大家都很安定又精進的在旁邊修行,我覺得這種感覺很棒!來道場可以很放鬆,我覺得這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往在工作職場上,需要處處小心並提心吊膽的待人處世,稍一不慎,影響的可能是公司莫大的損失,數以萬計的金額,及言語態度不懂得圓融、善巧的社交,可能會帶來一連串的災難,不僅影響到自己、也會害到同部門的主管與同事,面臨更加難以處理的局勢,一開始我真的很無法適應以上種種的壓力,而導致身心嚴重的
憂鬱傾向,但是三年前在透過媽媽的介紹下,來到了寶雲寺參加了活動,吸收了佛法之後,慢慢的改善了我的生活,從原本的煩惱可能會在我身上停留個三~四天,漸漸的我發現放下煩惱的速度變快了!雖然不是馬上就能改變一切狀況,但卻是慢慢的在進步,影響我最大的是先覺察自己的狀況,覺察就是改變的開始! 必須去面對問題,才能解決他!無論如何,我都要面對!不能逃避,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唯有面對他才是處理的第一步,必須去接受一切的現實,才能夠處理他,並且放下他。

以上這些讓我學習到該去面對、與放下,當又被煩惱蒙蔽時,影響我最深的心靈處方籤是聖嚴師父的:心不開朗就是苦,心境豁達就能轉苦為樂。回過頭想一想,所有遭遇的挫折,都是使我成長的養分,以前覺得是災難,現在覺得是逆增上緣,因為有那些苦,才使得吸收了佛法,以前還沒遇到如此的挫折的時候,聽聞佛法都無法吸收也不想吸收,因為有了那些苦的感受,讓我想要脫離苦,所以我逼自己硬著頭皮去面對,面對的這些過程讓我突破自己,發現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需要那麼的在意,因為過度的在意讓自己的身心靈飽受折磨,影響自己沒了食慾、與健康,也讓家人擔心了,是多麼的沒有智慧!心不開朗就是苦,是我自己把苦住進了我心中,煩惱是自找的,以前的我一旦抓住了他,只會越抓越緊,但是現在我知道了唯有放下才是解決的根本辦法!如此才能夠離苦得樂!心不開朗就是苦,心境豁達就能轉苦為樂。

因為沒有智慧讓自己起了煩惱,因為沒有慈悲而讓身邊的家人也因擔心我而煩惱,為了不想要身邊的人因我煩惱,也不想要自己陷入煩惱的深淵,因此我要改變,即使沒有智慧,也要努力面對!努力學習!沒有慧根,也要會跟!謝謝所有的境界,讓我知道了佛法的好,讓我知道自己有多麼的不足,應該要怎麼樣的去努力,謝謝所有的一切境界讓我成長!

預習佛陀傳記/故事

    我看了電影「釋迦牟尼佛傳」,我喜歡裡面佛陀說的兩段話:
1一個真正修行佛法者,煩惱應該越來越少,性格越來越柔順,而內心充滿喜悅,這行為日趨正常,這才是修行應有的功德,如果情緒越來越低落,性格越來越偏激,煩惱越來越沉重,那麼這可不是一個修行者應有的結果。

2放棄心中只擔心自我的念頭,只要不拋棄那個慾望,我們的痛苦與煩惱就不會消除!要拋棄慾望,必須正確觀察事物、正確思考,保持正確的心,清靜的活下去!為了人們的幸福而生存,心就會自然而然清澄,真正的幸福就是以美麗的心活下去!
    我想要用這兩段話來提醒自己在修行的路上保持正知見,練習以正確的觀念、正確的方法,清淨的心來面對一切事物!

第1組 程伊筠 同學

來寺院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

從葷食轉為素食者的我,已經有四年了。
很開心來到寶雲寺參加法青活動、當兒童營隊輔,甚至成為法青團的幹部之一;這四年當中,皈依到菩薩戒,從一次又一次的戒律慢慢了解佛法奧義,看似平凡的拜佛行為,其實真的不簡單,身心放鬆、謙卑、真誠、專心,可以體會拜佛不可思議。長期薰修佛法,要懂得運用在生活日常,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第1組 李雅音 同學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皈依三寶 五戒與十善


ㄧ、請簡單寫出[五戒][十善]的內容

五戒: 
1不殺生 2不偷盜 3不邪淫 4不妄語 5不喝酒.不碰毒品

十善:
身 三業 ~ 1不殺生 2不偷盜  3不邪淫  身業清凈  
口 四過 ~ 4妄語  5兩舌  6綺語  7惡口 》口業清凈
意 三業 ~ 8貪 9瞋 10痴 》意業清凈。
以上共十善

二、對你來講.現在比較容易持守的是哪條戒?為什麼?
      不偷盜為最易。因為從小母親就教育我們:不問而取謂之偷。任何要拿取的物品皆需經持有人同意後方可拿取。不管是路邊的野花.野草.也皆屬大地,非自有;就算喜歡也不能任意拔去,留給他人欣賞也挺好;除非有害人體才幫忙除去,否則還是不要自作主張任意拿去為好。

三、請你選擇十善中的其中一項,做為本週力行的重點。
    瞋~提醒自己身心如ㄧ,不妄想顛倒,不罣礙,遇境界來時,莫動憤怒心.厭惡心。
學習以「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聖嚴師父的四眾佛子共勉語,提醒自己保持心的自在和清凈。金剛經:ㄧ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第9組  林華翎  同學

皈依三寶、五戒與十善



一、   五戒與十善


二、  比較容易持守的戒?

Ans:不邪淫:因為這種惡業必須要有天時、地利的條件,而犯了戒的情況

(一)  事:對象

(二)  意樂:造業時的心態

(三)  加行:造業的行為與方式

(四)  究竟:造業完成

 所以,從難易的程度上分析,比較容易守持。


三、  選擇十善中的其中一項,做為本週力行的重點?

離惡口(離粗惡口)(修柔軟語),因為自己的我執與意樂,表現出來的總是心直口快,在修行佛法之後,常常會關照自己的內心,對於過去粗猛的我執,漸漸能做到消融,這種現象,心中非常有感覺。

而修習離惡口,常要一起修習離瞋恚、離妄語、離兩舌,因為他們彼此之間關係非常密切。要克服我執,如果能每時、每日做到修持的功夫,對於離惡口的習氣會有明顯改善。


第三組 劉彬炫 同學



佛教入門:皈依三寶、五戒與十善


Q.對你來講,現在比較容易持守的是哪條戒?為什麼?

.不偷盜。
凡是不屬於自己的財物,不得而取,這是為人處世最基礎的道德根本之一。
衍生戒貪欲,引用在生活,不需豐衣足食,生活用度恰恰好即可,推己至世間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心有餘力更當佈施。

力行項目:不妄語

918日:雖然我仍有些惋惜同修未能如我所願一起上佛學班,今天下課回家後,禁不住與同修分享在寶雲寺上佛學班的法喜心情。(離妄語)             

919日:和妹妹討論明天做病理切片之事,在數度爭執中更謙卑的引用佛法的超脫生死分享,和諧與妹妹取得共識。(離惡口,愛軟語)

920日:妹妹仍舊在昨天的話題翻攪,我耐住性子與她用文字溝通,事緩則圓,經過了一個下午的沉澱。她和緩許多。(離惡口,愛軟語。)

921日:妹妹繼續著翻攪,甚至波及至母親,滿腹委屈隱忍著.。念動當下,調息心緒,一會兒都成了塵埃過往。(離惡口。)

922日:幾日來的紛爭,妹妹執念未平,在浪尖上,不與隨舞,再大的風浪都有平靜之時。
在世上人人都是過客,偶爾同程,卻不會永遠相隨相伴,故隨緣珍惜,隨緣放下。摘自默照話頭。

923日:不管是非曲直,生活如實照舊。「平常心做平常事,平常心過平常生活,平常心修行,平常心開悟見性。」摘自默照話頭。( 離妄語)

924日:沉穩是因為自信,無虧於心無虧於己無虧於人,無虧則無愧,於是自信充滿,於是沉穩。日讀默照365,並分享同修與母親。摘自《頭上安頭》(靜心離惡口)


6組 段玉瑩 同學

學佛五講:因果論、因緣論

學佛五講: 因果論、因緣論


第三組  陳治明  同學

2019年10月9日 星期三

簡單寫出五戒十善內容

  1. 請簡單寫出五戒十善內容。

  


  
  
  
不殺生
不殺生
護生
 
 
 


 

 
不偷盜
不偷盜
布施
不邪淫
不邪淫
梵行
 
 
 
不妄語
誠實語
 
 
 
不兩舌
和諍語
不惡口
愛軟語
不綺語
質直語
 
 
 
不貪欲
不淨觀
 
 
 
不瞋恚
慈悲觀
不邪見
因緣觀

2.    對你來講,現在比較容易持守的是哪條戒,為什麼?
   不邪淫,一夫一妻制,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建立和樂的家庭。

3.   請你選擇十善中的其中一項,作為本週力行的重點,每天做出善行的記錄。
  力行項目:不惡口

9/19
我的個性有正義感且是遵守規則的人,但常在開車時犯「不惡口戒」,真的很無奈,有時遇到不守交通規則的人,內心會駡「差勁」、「王八」,今天又遇上了,我警惕自己視而不見唸阿彌陀佛而沒有破戒。

9/20
今天參加董事長的父親告別式,擔任工作人員,勸阻在靈堂外面的貴賓不要抽煙,因為靈堂旁邊是化學工廠避免火災發生,以溫柔語提醒效果不錯。

9/219/22
連續兩天參加三義DIY禪修中心「禪二」,因禁語不犯惡口戒,要讚賞常盛法師的指導,調整我在打坐時疏忽的細節收穫良多,更要感恩大寮和內外護的所有義工對我們的護持。

9/23
下午和部屬開會,以鼓勵言語提醒同事在工作中提前規劃,同事之間彼此幫忙,以鼓勵和肯定的愛軟語溝通效果不錯。

9/24
開車時遵守和前輛車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結果被內車道一輛車強行插入在我車子前面,不自主唸了「差勁」而破惡口戒。唉!要改變習氣真不容易啊!

9/25

今天的生活有達到不惡口戒。

8組 張瑋庭    同學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