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3日 星期日

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實行的項目

 ●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實行的項目

  1.願我深入經藏,得無量智慧。

   多聽經聞法,受持讀誦,從中學習。

  2.願我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實踐佛法,分享佛法。

   先受菩薩戒,種下種子,認真了解佛法,讓自己的八識田中種下好因,在

    生生世世都能遇上善知識,分享佛法的喜悅。

  3.願我的修行,能早日明心見性。

    不斷的自我內省,建立自己的自信,用信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去修學佛法,成長自我進而消融自我。


●如果我成佛

  佛名是  歡喜自在成就他人佛

  成佛本願  以歡喜心、自在心、自利利人,成就十方一切眾生。

第7組 徐美玲

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行的項目

我的願心是「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雖然是一弘願,但我的願心是希望從小小的個人做起,從改變自己做起。精進修習佛法,經由佛法提升自己的品格、轉念。時時保持內心清淨、善念,所謂「境由心轉」,外境隨內心的感受而有所不同,這雖是至高境界,但我期許自己做到常保清淨的心,慈悲的心對待所有的人、事、物。

    從自身的心境改變後,對待周遭的人亦能較和善,不會常因小事而心煩氣躁。期許自身的體驗及改變,能慢慢感動到周遭的人,個人自身的一片境土,慢慢延伸至他人,將這片境土一直延伸。


如果我成佛

佛名是~ 隨緣隨喜佛

成佛本願

      世間萬物皆因緣,隨境而喜,隨事而喜,隨人而喜,時時保持內心充滿喜悅,一切隨緣。

 第7組 廖淑莉

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實行的項目

 1. 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實行的項目

第一願:普度娑婆世界及十方世界眾生願:

  • 與家人相處,柔和善順
  • 遇到困難,柔和忍辱 
  • 在佛法的指引下,恆順眾生

第二願:禮拜讚歎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願:

  • 環境許可之下,每天做早課禮佛
  • 環境許可之下,用餐前供養三寶及一切眾生(未來佛)
  • 進入寺院也是先禮佛    時間許可之下,參加法會禮佛、參加共修禮佛

第三願:弘揚廣宣極樂世界及法華經願:

  • 將無量壽佛的48願背熟
  • 每天讀誦法華經一品,累積成每月讀誦一部法華經
  • 持名念佛,環境許可之下,早晚各靜坐30分鐘,默念數數念佛,盡此一報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機緣成熟時,將弟子念佛、讀法華經的心得,分享給身邊的有緣人

2. 如果我成佛,佛名是 一切眾生喜見如來

成佛本願:弟子讀到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時,釋迦牟尼佛為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授記,「將來之世,當於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當得作佛,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內心非常歡喜,也希望自己能像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一樣,成為宣揚佛法的大法師,具足菩薩道。因此,如果我成佛,也希望是一切眾生喜見的佛,能跟一切眾生結善緣,弘揚佛法,使一切眾生皆發無上菩提心,同成佛道。

第9組 張慧千


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行的項目

1. 不管到哪裡,只要和我接觸的人,我都能讓大家安心,寬心. 例如: 在公司察覺同事緊張有壓力,我便陪他用方法直到放鬆

2. 當朋友,同事遇到困難,試著用法鼓山的教育方法,引經據典來引導他們

3. 透過在法鼓山的佛學班,禪修,念佛共修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

如果我成佛

佛名是: 至真不動光佛

成佛本願:

1. 若我成佛,眾生只要稱我名號,妄心盡除,並生起成佛的願心

2. 若我成佛,眾生只要稱我名號,煩惱盡除,並生起慈悲的慧心

3. 若我成佛,眾生只要稱我名號,分別心盡除,並以種種善巧方便,利益更多的眾生.

阿彌陀佛

第20組 蕭盈真

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實行的項目

1.依上週所發的願,寫下具體可實行的項目:世世常行菩薩道!                         

2.如果我成佛,佛名是: 光明歡喜佛!

3. 成佛本願: 隨時帶給別人歡喜、光明、有正量!迎向正面的人生! 

第24組 張瓊莉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1.願能出離煩惱,也能幫助他人能出離煩惱。

2.願能身心清淨,也能幫助他人一起找回「本來面目」。

3.願能有智慧與慈悲去幫助有緣人,讓更多人能體會佛法的好,一起做好事、說好話、發好願,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小的好,整個社會集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大的好,淨化人心、淨化社會,自心淨土由你我做起。

 第一組 程伊筠

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3個願

 • 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3個願  

1. 為欲上報慈父慈母生育、養育、教育之恩;惟願三寶慈悲力,今生慈父慈   母,咸生淨土,速證菩提。   

2. 願得無量智慧,善能通達一切佛法。    

3.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   

預習P-74~…….依願修行之後內容  

P-74~91:依願修行(11/05)

P-92~97:眾生皆往正定之聚(11/06)

P-98~109:三輩往生安樂國土(11/07)

P-110~113:胎生蓮邦(11/08)

P-114~116 : 菩薩殊勝,世間苦惱(11/09)

P-117~119 : 此界修行勝於諸佛國土(11/10)

第三組 陳奐瑀

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三個願

作業內容:設我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得阿羅漢果後,

第一願:必返娑婆世界,行菩薩道,普度過去無始劫來的父母、眷屬、師長、親友、同學、同事、學生,以及一切曾經接觸過的有緣眾生;並於十方世界,廣說佛法,利益他方國土無量無邊有情眾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願:必於釋迦牟尼佛所,禮拜恭敬供養讚歎世尊開示佛之知見,使佛子悟入佛之知見的恩德;同時禮拜恭敬供養讚歎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摩訶薩,並感恩十方三世一切龍天護法護持佛法,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願:必於十方世界弘揚廣宣無量壽佛莊嚴安樂國土,並宣說妙法蓮華 教菩薩法 佛所護念經,直到眾生皆發無上菩提心,同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9組 張慧千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一、 以吾之摯誠感恩的心﹐報答父母生養之恩﹐若有任何之功德﹐皆願回向於父母。

二、 願以布施、持戒、忍辱的心﹐與眾同學習﹐讓所處之環境皆能滿溢慈悲與法喜。

三、 願能深入經藏﹐精進學習﹐進而發無上心﹐願得智慧、真明瞭﹐與眾同習﹐一切無礙。

第15組 陳香雪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1.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蕅益大師出家時先發三願: 

一、未證無生法忍,不收徒眾。

二、不登高座。

三、寧凍餓死,不誦經禮懺及化緣以資身口,終其一生,大師未收剃徒弟,未升高座講法,未住持過任何法門,遵守三願;

在修行道路上,末學也有三願,

一、老實念佛,時時念,心中念,得意失意時也念,念出心中的清淨,念出心中的無為,不攀緣不攀利,就是一心的老實念佛,

二、老實禪坐,讓心靈沉澱、安靜打坐是向內修為,把自己內在安頓好,老老實實實行正念禪坐,

三、老實修行,修行是一條漫長又須堅持的路,好好修行,實實在在打坐念佛,種福田,利他就是利己,學蕅益大師三願,一願老實念佛、二願老實打坐、三願老實修行。

2. 預習p66..依願修行之後的內容。

     依願而修,所以叫作「建願」。「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是心無旁鶩地依願修行以此修行功德來莊嚴佛國淨土。法藏比丘依願所建立的安樂國土,在那個國土中的環境,「開廓廣大」,無有邊涯,處處都是黃金為地,樣樣都是七寶所成,不論動物植物,一切景物,都在念佛、念法、念僧,所以稱為「超勝獨妙」,此景此況最為嚮往。

第18組 張禎云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a.願我所到之處,所接觸的人都生起歡喜心, 沒有鬱悶的心 ; 具有慈心的智慧,沒有過度的自信和自卑 ; 具有悲心的勇氣並且足以保護他人

.b願我所到之處, 都可以用我所聞所學成就所有眾生的成佛之路. 並幫助眾生捨一切貪嗔癡慢疑, 捨一切人相 我相 眾生相.

c. 願我所到之處, 在對眾生說話之前, 都有諸佛菩薩的加持, 讓眾生都能生起念佛 念法 念僧的心, 就算是不說話, 眾生只要接觸到我也都可以生起信仰三寶的心, 並捨棄一切外道.  

阿彌陀佛

第20組 蕭盈真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a. 願所有的眾生,都能在正知正見道場修學佛法,轉念轉煩惱為菩提,活著的時候就能離苦得樂,都能行萬行菩薩。

b. 願這期生命結束時,能預知時至,能得到阿隬陀佛的接引,往生佛國淨土沒有障礙。

c. 願生生世世學習諸佛菩薩的悲願,行菩薩道,直至成佛!

第24組 張瓊莉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1. 希望眾生都容易瞭解、體會、運用慈悲與智慧的心

2. 希望眾生都在定中得歡喜解脫

3. 希望眾生都在往涅盤的路上信心堅定  

阿彌陀佛 

第24組 嚴蔓

試著學阿彌陀佛、蕅益大師發三個願

 一願 : 用心書寫 心經』 與 老實念佛『佛說阿彌陀佛經』 。                                                      

 二願: 不計酬勞的付出自己的時間、體力, 來服務大眾 。                                                                

            參與社會活動 , 經由奉獻得到心靈上的满足 。                                                          

 三願 : 要精進, 不能鬆懈 ;                                                                

             一心不亂 、念念不斷、 念念分明 ;                                                          

             自身心清淨了 , 環境也跟著清淨 , 少欲無諍 ;                                                           

             真正有『慈悲没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第25組 林玉玲

試著學阿彌陀佛 、藕益大師發三個願

 (1)願我淨土中:幼兒、兒童都得到良好的養育和教育,學生在學校,教師皆能傳道、授業、解惑,學生皆常精進以聞思修慧提昇品德學能。

(2)願我淨土中:法鼓山在各鄉鎮都有教化共修的清淨道場。提供善男子善女人聚會參學共修成長淨土。入本道場同行佛道者皆得(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的自在心。

(3)願我淨土中:老者病者皆知皆能依法修行。得到適宜的安養。臨終無障礙往生佛國淨土。

第26組 陳燿庭

試著學阿彌陀佛,萬益大師發三個願

(1)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信心清淨,入慈悲們證得無上正法正覺

(2)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正法信念,祥雲常空照,淨土廣無邊

(3)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願願相續,法雨甘霖,念念一心,佛法無邊

第26組 賴子維

讀四十八願-最相應3願

*第3願~悉皆金色願~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因為在無量壽佛的世界,所有眾生都從七寶蓮花化生,身相都是金色的。自勉當你從眼中看到的眾生眾物都是金色、光明、光亮,進而反映出自身也是金相呈現,意味心中有佛眼中看到的都是佛,也同步呼應心中的佛印禪師與蘇東坡的公案。

*第30願~「辯智無窮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辯才智慧,不可限量,既是無礙,當亦無限,相應之處,希佛弟子亦能有此智慧在職場上辯才無礙,無限成長,並能以言語感化感動人。

*第33願「觸光柔軟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體者, 身心柔軟,超過人天,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號稱無量光佛,而是佛的智慧光、慈悲光,乃是無形而有力的東西。 

眾生接觸到了之時,身的行為不再粗硬剛暴,心理的行為也會調柔平安,相應之處,在心中紛亂欲山雨欲來風滿樓,情緒身體快要火山爆發時,聲聲阿彌陀佛,心、口、腳合一繞佛,身心柔軟,慢慢光亮呈現,嘴角上揚,便化解心中那欲起的火山脾氣,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是柔軟光。

*在每天睡醒時配合早晨陽光,念佛10聲,聲聲感恩啟動自己一天的開關。

*在每天睡前,念佛10聲,聲聲念如同橡皮擦般,懺悔抹去今天的不是,並增進自己的智慧,呈現更好更善的自己樣貌。

第18組 張禎云


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3個願

發願文

第一個願:願我此生能度我母親,幫助她找回「自家寶藏」,不需吃睡眠的藥物,提升自信與找到自性。雖然這個願望看似小,但家人真的難度啊!


第二個願:願我此生自性永不退轉,遇到逆境能有智慧、有方法且圓滿順利;遇到順境能生起感恩心及謙卑心面對一切。


第三個願:願我此生接觸的有情眾生, 能少欲少惱且安住身心每天微笑的生活。


感恩法師給我們這項功課,在寫發願之前,先把蕅益大師48大願唸完一遍,願我此生在修行道路上,能夠明心見性找到本來面目,弘揚佛法的好,廣度身邊的有情眾生,慈悲心深厚,智慧心增長。

這生有來世的功課要去完成,隨順因緣、把握因緣、創造因緣,用餘生力行助人且散播愛。

第一組 李雅音

讀四十八願,並找出與自己最相應的3願,並抄下來。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紀錄之。

 一、讀四十八願,並找出與自己最相應的3願,並抄下來。

1. 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2. 第三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3.第四十四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踊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二、每天睡醒、睡前,各念佛十聲(十念法),並紀錄之。

日期

時間

方法

備註

10/29

睡醒

輕聲念

個人係採<三三二二>方式念佛,感覺念佛不管是大聲、輕聲或心中默念,如欲攝心,須口中念得清楚,心中也一併清楚,耳中聽得清楚,亦即心口耳合一,始能將佛號紮實的落在心中。

以默念為例,雖無開口出聲,僅心念、耳聽,如字字句句,能於心中念得分明,聽得分明,則感受大不同,似乎才是真正的「老實念佛」。

雖然只有念、聽、記,但常常是佛號口中念過,左耳進右耳出,沒有如實的在心中萌芽。

睡前

默念

10/30

睡醒

輕聲念

睡前

默念

10/31

睡醒

輕聲念

睡前

默念

11/01

睡醒

輕聲念

睡前

默念

11/02

睡醒

輕聲念

睡前

默念

11/03

睡醒

輕聲念

睡前

默念

11/04

睡醒

輕聲念


第三組 陳奐瑀

念佛紀錄


我覺得天天念佛這樣子下來,當我們遇到境界的時候,感覺比較能夠將身心收攝進來,以前遇到委屈、不如意之事時,心總是很容易受外境所影響,例如: 身邊的人、公司同事、主管、家人等等。

以前常常會注意主管的臉色,很容易被主管的動作而影響,剛進公司時被盯得很緊,也常常被罵,那時候被罵一天,大約三天左右的心情都會受影響,看到主管都會怕怕的,想要逃,自從學佛之後懂得運用四他,改善了我的問題,甚至覺得這些逆境都是我的逆曾上緣,之後慢慢地所有一切人際關係(我在公司最大的問題)通通都有改善,並且我感謝他們讓我的心靈更往上一層次,但不表示沒有問題再發生了,還是會有很多狀況,只是我學習到了應該要怎麼樣處理與面對,雖然遇到被誤解、不公平、不合理對待時還是會不開心,真的無法忍時,還是會抱怨,但我覺得有持續在念佛真的有差,或者參加共修,遇到境界時,那個情緒很快就能收攝下來,下班參加共修前心裡可能一直煩惱著工作的事,但共修結束時會突然發現剛剛在煩惱什麼呢? 像雨過天青一樣,透過念佛、禪修洗刷我們的煩惱習氣,「勤修界定慧,熄滅貪嗔癡」我想就是這樣的!

第一組 程伊筠

 

念佛心得

 一、念佛時要字字分明,從口念出佛號,從耳聽入佛號,從心感應佛號,整個過程要一氣呵成。

二、我都是照上述方式至誠懇切地念佛,如不能專一,則是拜佛,如此交互方式,妄念漸少。

三、念佛雖然易行,但靜不易,需要持之以恆,專念、專拜,慢慢漸入佳境。每次念佛、拜佛均半小時以上,要持之以恆。

第三組 陳治明

念佛心得分享

每天清晨五點半就是我的早課時間,我會與我家同修一同拜佛,每當在拜下的一剎那,先觀想同一尊佛,原因很簡單,就是記不住每位佛的外型,但是我就知道佛無所不在。

每次拜佛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主要因為身體狀況不同,常常因為如此,會有分心ˇ的情況,不過都能立刻發現,然後把心續拉回。

每次拜佛的感覺,就是能使思緒不會毛燥,可以使心情得到清安,尤其是在拜下的時候,就觀想著佛陀的福德和智慧圓滿,我就是要依止這樣的善知識,我的心就如同那拜下的軀體,謙卑但自在,就是學習佛的大悲啟動菩提心,我一拜下我在深深檢討懺悔。

第三組 劉彬炫                                       

淨土法門2 念佛心得

 念佛心得:

1.2020.10.17星期六晚上參加念佛課程,這是一個很殊勝的機緣,難得與群眾共修,集結眾人於一堂,由法師師兄姐護持,高聲唱誦佛號,伴隨法器、經行,把心凝聚專心念佛,聲音響遍佛堂直達天聽,二個小時猶如轉眼間飛快,但心情卻從中得到安歇、淨化。

2.平日屢屢困在車陣、煩惱心起時,數數念佛便自然朗朗上口,很奇怪的是,不消幾分鐘就能整肅、收編雜沓紛陳的思緒而平靜下來,甚至有時外在繁忙的步調,似乎也與我無關,頓時間成了兩個平行的世界。因此,這個隨時隨地、無拘無束的修行方式頗適合目前根基淺薄的我。

第三組 魏筠蓉

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3個願

第一大願:

願我來世時,未成佛道,無論貧富,布施結緣、承事供養諸如來。

第二大願:

願我來世時,未成佛道,具大悲心,福慧雙修,滅除煩惱,六根清淨,德入僧團,護法護僧。

第三大願:

願我來世時,菩提心不退轉,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並以此因緣,生生世世不墮三惡道,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

第6組 段玉瑩


試著學阿彌陀佛,藕益大師-發3個願

 1. 在淨土的世界,不再有因不安匱乏而產生的貪嗔痴煩惱與爭奪算計。彼此之間互信,和諧。

驕傲,憤怒,慾望,恐懼,悲傷,冷淡,內疚,羞愧等等。這些因不安匱乏而產生的煩惱,是我們身處娑婆世界裡之所以產生爭奪算計的其中根本原因。人與人之間各種的有形與無形的資源,已經有了,害怕失去 ; 沒有,害怕缺少。

這些永無止境的追求與競比,讓人們像車輪一般的不停地滾動,永無止境。


2. 在淨土的世界,處處聞清淨善法,從自身內在升起正確知見,增長智慧。

因在末法時代的學佛環境,我們身邊充滿了相似法,附佛道之外道法。亦有以佛法包裝的煩惱與慾望。這些並不能真正的斷除我們的煩惱,甚至助長煩惱與墮入更深之輪迴。無法斷煩惱,增長智慧。

第6組 廖秋華

念佛紀錄

 

日期

方法

本日持頌時間

本日未頌

備註

10/23()

 

19:20~19:50

 

利用晚上走操場時默念佛號步伐慢下來﹐但會有雜訊閃入

10/24()

 

19:30~21:30

 

今晚參加念佛共修

10/25()

 

 

Ο

 

10/26()

默念

19:30~20:00

 

繞行操場﹐步伐較合適了﹐也較能專注

10/27()

默念

19:30~20:10

 

今天就能較之前專注於佛號中

10/28()

默念

15:00~16:00

 

在外騎車﹐沿路默念﹐心似乎可以較專注﹐也較無雜念

10/29()

 

 

Ο

 

10/30()

默念

21:30~21:50

 

好像習慣了騎車時﹐就 會記住要唸一段

10/31()

默念

19:00~19:30

 

今晚外食﹐突然想起未默念﹐於是我突然安靜﹐女兒愣了一下﹐突然明白﹐不打擾

11/ 1()

 

 

 

本日參加佛一﹐有史以來唸最多佛

11/ 2()

默念

 

 

今日分段都在外頭﹐騎車時就默念

11/ 3()

默念

20:15~20:30

 

只有匆匆的時間

11/ 4()

默念

11:25~11:55

 

這次有時間﹐靜坐默念﹐心平氣和

心得記要

高聲念佛﹐在家裡是無法完成的﹐默念也是常常提起之後被外在(接聽電話、客戶來訪……)給打斷﹐所以並不順利﹐而最受干擾的﹐便是晚上去走操場的那個時段﹐剛開始﹐快慢有點難拿捏﹐後來便漸順遂了﹐於是連白天騎車外出時﹐也會不自覺得唸佛號﹐只是有時唸著唸著﹐居然可以把國語發音唸成台語發音﹐挺好笑的﹐希望我能更專注﹐常把佛號記在心裡


第15組 陳香雪

為什麼要念佛? 參加一次念佛共修,並紀錄心得。

 • 為什麼要念佛? 

    法師作業題目問「為什麼要念佛?」一時之間,有些愣住,思考問的是個

人抑或是站在宗教面向,因為作業係個人的,故本題僅以個人角度敘述之。有人念佛為了求福報、求平安、求智慧、求事業、求家人平安健康或是為累積淨土資糧而念,個人當初到寺院參加念佛共修,倒是沒有想這麼多,更不知念佛有這麼多的利益,只是單純祈求心中清淨,以面對人生種種的考驗。以個人而言,不敢奢想以念佛獲得佛菩薩的護佑與加持,只希望口中和心中念著「阿彌陀佛」聖號時,當下可感受阿彌陀佛的慈悲及智慧,和佛一心相應,進而一心不亂、妄念消失,可以在阿彌陀佛的慈悲中安頓身心。

    自己訂下的方向,心散亂時,念佛收攝身心;生氣時,念佛調柔自我;得意時,念佛消融自我;病痛時,念佛安定身心;亦即遇到生命挫折、關卡時,能知道用一句佛號來提振自我,轉化各種不適或偏差。

曾看過一句話「生死大事,修行最急」,但就個人來言,不知如何好好修行,而印光大師:「無常迅速,輪迴路險,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就提供好一條便捷而好行之路,別想念佛有多大利益,只管老實念佛吧!

參加一次念佛共修,並紀錄心得。

   在未加入「佛學班」團體前,個人即固定參加週六晚間的念佛共修,但因

疫情之故,中斷了許久,近來才恢復固定到寺院與大眾一同念佛的作息。共修初期,對念佛方法和動作,根本沒有概念,完全是跟著監香法師的口令行事,之後,逐漸摸索念佛節奏,並學著聽法器而下動作,最重要的,坐念時,一雙腿不再那麼的酸疼麻了,這就是練習的收穫吧。

   而「佛學班」本學期課程以「行」為主,除介紹淨土法門外,也有念佛心態與方法、念佛共修儀軌介紹等,對念佛有正確且較為深入的認識,坐而學起而行,參加念佛共修,有規律的念佛,無疑實修實證,印證阿彌陀佛的淨土。

    以個人而言,目前還無法堅持隻身練習念佛,而共修有群體的力量,且有法師引導,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專注於念佛。個人也感覺念佛時,若無收心,口中念,但心中腦中還想著其它事,事情沒放下,一定念的零零落落,如果又在意念的好壞,心會更加散亂,妄念和煩惱一併升起,也就是要把心中的事情,全然的放下,念佛才會專一,而一心一意持名念佛,念的才會有感。

    聖嚴師父曾說過:「信、願、行是修行念佛法門的三資糧。」也就是念佛應該要具備信心、願心和正行,懷抱對佛、法、僧的信心,並且發願,進而依願而行,這也是個人努力前進的目標。

第3組 陳奐瑀

為什麼要念佛? 我是因為什麼因緣,所以來念佛,學佛。 心得分享

 1. 念佛的目的是什麼?

說到「佛」有十個稱號: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有時分別作無上士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對於凡人來說,佛是一切福德智慧圓滿,念佛的目的,就是學習佛的一切圓滿。

希望利用修行的方法,漸漸接近佛本性,最後能夠成佛,在無明黑暗中,雖然要經無始阿僧祇劫,只要方向沒錯,如果能生生增上,就能慢慢接近佛的境界。

2. 說到念佛學佛的因緣,從佛學的因果道理上來說,這是我累生所種的因,經由緣的觸發而產生的果。從這一生來說我會學佛看起來都是那麼自然說不出道理緣由所以我會覺得應該從因緣果的道理來看

若真要說出道理,可以發現在生命的過程,有許多的神奇,佛避說神通,姑且就說是巧合或神奇。與佛的因緣,就從20歲開始,男生在大專畢業時,都要服役當兵,為了一年十個月能夠有主導活動權,我必須好好準備考預備軍官的考試,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到大仙寺掛單苦讀(我的阿姨是法師)。在一個月的時間中,我所夢到的、看到的景,在放榜時都全部實現,這就是我說他神奇的原因。我把這件人生的閱歷,歸於佛對我的期許,因為層次和高度不同,這一年十個月中,我的視野變得更開闊了,雖然也有許多辛苦,但收穫比辛苦更多更多。

回想它的意義,在生命增上中,一定有其意義存在,因為這個部分,在日後影響我非常大。

在潛在的因中,相信佛的因緣,這件事是有絕對的影響。

第三組 劉彬炫  

參加念佛共修心得

 參加念佛共修心得:

這一學期欣逢常允法師教導淨土法門練習:持誦〈阿彌陀佛聖號〉及參加念佛共修,在這之前,從未有將「念佛共修」規畫為生活中的一環,即便很早就耳聞「念佛共修」的好處,但卻沒有下定決心參與,自以為在家持修定課及每周一晚上的「禪坐共修」就能達到修行禪定的功法。

猶記10月21日,上課場地由五觀堂改至3樓大殿,原以為是禪坐、拜佛練習,沒想到是「念佛共修」練習。這是這一世第一次的「念佛共修」練習,在法師指令導引下,跟隨法器的帶領口念阿彌陀佛,耳朵聽到常允法師與共修菩薩的念佛聲,在繞念時,腳步配合著佛號依序前行,念佛禪將眼耳、鼻、舌、身五根,有效地安住在佛號上,即使心思不定,妄念紛飛而起,耳朵聽到精進的念佛聲,很快就能把散亂的心收攝回來,這一天的初體驗對我而言是震撼的,莊嚴的念佛聲充滿整個空間,仿佛這一世就停在此刻,內心激盪著縈迴不去。

10月22日,本組關懷員從Line群組傳來當晚「念佛共修」的摘錄影片,常允法師並鼓勵讚嘆著我們這批初級練習生:「今晚第一次念佛共修就可以如此安定收攝,本班的學員不簡單。」是啊!看著影片,那響徹天際的念佛聲是西方極樂淨土的啟航讚頌,淚流滿面的我雙手合十感恩。

11月14晚上19:30,我正式參加「念佛共修」,一動一靜相互交替的流程,把身心調整到放鬆但集中的狀態,繞念時由慢而快,一字一佛號,身口的注意力集中在腳步佛號聲中。禪坐時,將身體放鬆不緊繃,就更容易集中在佛號上,愈來愈快的念佛聲,如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坐念時,隨著快速念佛,呼吸不順,跟得有些吃力,嘗試放鬆腹部,便可以改善這個狀況。

 透過這次的「念佛共修」,體會最深的是大眾共修的力量,如聖嚴法師曾用多盞燭光來形容共修的功能,表示當五個、十個心力強的人,聚在一起,這光度就增強了,不僅心力弱的人沾光了,所有心力強的人也會相互沾光。要想解脫輪迴三界的痛苦,一定要在定中起慧,平日就要多聽經聞法,更是要把握日日不怠的修行,透過佛法薰習,養成正知見,培養和佛法相應,證悟諸法空相,抵達彼岸西方極樂淨土。

在充滿法喜迴向的拜佛中結束了第一次的「念佛共修」,感恩果理法師引用「十如是」的開示,感恩果雲法師的帶領及眾多義工菩薩的護持,玉瑩歡喜感恩合十。

第6組 段玉瑩

為什麼要念佛(念佛法門)

為什麼要念佛(念佛法門)                         

念佛讓自身處於平常心,來面對世間無常。   

念佛讓佛法能成為解決問題的辦法。

念佛來提醒自身,時時刻刻都必須謹守本分, 

並協助他人解決問題,引導共同念佛修行,創造祥和社會。

第6組 許倫維

為什麼要念佛?

為什麼要念佛?

其實,以前壓根兒都沒想過要念佛。因緣下,為幫往生親人作回向,在師姐的接引下,來到寶雲寺參加念佛共修,就這樣每周五早上的念佛共修就成了我既定的功課。

第一次來到寶雲寺念佛共修,當時的心境是極度悲傷(親人剛往生)、痛苦、茫然。除了哀傷亦夾雜一點緊張的情緒,深怕跟不上任何一個動作。"讚佛偈"揭開序幕,法師清亮悅耳的聲音,震撼我心,跟隨唱誦,繞佛。一步一步跟著節奏,此刻我的心安定許多,也是近期以來,第一次感到安定感、平靜。繞佛後坐下,繼續念佛,聽著佛號,念著佛號,眼淚卻不由自主地直落下,想止住淚水卻止不住,為何?明明心裡不想,只專心念佛,卻淚流不止。任憑淚水直流,我仍繼續跟著大聲念佛。慢慢地,淚水不再流了,禪定中,感覺心中不再被壓著,放鬆了。

虔誠的拜佛,雖然動作不熟悉,有點手忙腳亂,但秉著恭敬虔誠的心拜佛,無所求無所想。果理法師的開示:一切因緣,人生無常。稍稍緩解我的悲傷,解開我心裡許多的困惑。雖然,初衷是為幫往生親人作回向來念佛,但念佛之後,對我的助益更大,寶雲寺成了我充電的地方。

藉此開啟了我接觸佛法,進而參加各種法會、禪修、佛學班,期許能經由學習佛法,認識佛法,幫助自己遇到問題時能夠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第7組 廖淑莉

我的願心是

我的願心是,遵循聖嚴師父所提倡"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亦是法鼓山的理念。

當然,我無法作到大弘願,但我從自身做起,再慢慢感動、影響周遭的人,進而達到人間淨土。

自修行佛法以來,試著找方法,期能更精進、瞭解佛法的義理。初衷希望能離苦,因曾苦過,對未來茫然,找不到方向。但佛法教會我,凡事皆是空,一切隨緣,藉此轉念,心安定了。凡事不再以自己的偏執看待,慢慢有包容心,亦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我們的心常隨環境變動而變動,所謂"心隨境轉",所以常不快樂。學習佛法後,瞭解緣起性空,自然能隨時轉念,凡事隨喜、隨緣。希望能以自身的經驗及體驗,感動周遭的人,期許他人能藉由我的一小句話,而感動、快樂。若多數人都能如此,那麼,處處皆是淨土。

第7組 廖淑莉


為什麼要念佛, 我是因為什麼因緣,所以來學念佛、學佛。

 一、為什麼要念佛

是呀!為什麼要念佛?因為不知何去何從嗎?還是不知何來又為何而來嗎?生命為何?又為何存在於這時間空間中?為贖罪?為受罪?佛説「因緣果報」,而「因緣果報」又為何?又説「十二因緣」?到現在還是無法理解‘’無明‘是個什麼東西。因為‘’無明火‘’所以爆燥,因為‘’無明‘’而煩惱不堪,此火又如何消除呢?佛告訴我們唸佛,念佛可以消除所以⋯⋯念佛嗎?

其實~只是想找回自己,找回我是誰?是誰造成了「我」,我又是從何而來,為了誰?為何而來而已。


二、我是因為什麼因緣,所以來學念佛、學佛。

以前常常有人告訴我:「你的長相與佛有緣喔!」。算命的說,長輩們説,連寺廟裏的法師也説;所以好奇的跑去佛堂學學拜佛,學學對著觀音祈禱,學道士們如何抽籤解籤,如何算命看手相,最後才發現神佛是什麼根本搞不清楚。人云亦云的結果根本解決不了任何事,還是篤信「睡覺」最實在。

直到有一日,有位好友的𠒇子自殺了;好友開始唸佛,告訴我一些佛言佛語,這現象不免讓我為她擔憂;到底她學的是正道還是邪魔歪道?於是透過法鼓山的菩薩同學,來到法鼓山「寶雲寺」,參加「快樂學佛人」啟蒙了‘’念佛‘’的第一次正規的課程,然後又看了‘’聖嚴法師著作的「正信的佛教」「學佛釋疑」等書籍後,漸漸的接觸佛教的領域和思想;「緣起緣滅」「因緣果報」「明性見性」等名詞。開啟了學習佛法、修禪等方法,雖然無法稱什麼’‘悟道’‘至少有一種心安的漸信感;慢慢的覺悟和快快的領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身在那裡,心在那裡。」一念清淨,一念淨土是我目前可以領略的一小塊。至於如何才是真正的淨土呢?真是「不可説,不可説。」

身心健康很重要,心情愉悅和滿足是目前學佛都難完成的;有一小步就好。「廣欽老和尚常言:(台語)沒來沒去沒代誌,來來去去全代誌。」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第9組 林華翎


為什麼要念佛, 參加一次唸佛共修, 並記錄心得

 (一) 為什麼要念佛

A:從小常聽到的佛號是「阿彌陀佛」, 對「阿彌陀佛」有熟悉感, 直到接觸佛法後, 得知常念「阿彌陀佛」的佛號可發願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與善知識一同修學佛法, 那邊是非常快樂的, 完全沒有煩惱, 痛苦的感覺.而且也不會造惡業, 是早日圓滿成佛的方便道.  因為是這個原因, 才真正開始啟動為什麼要念佛.

(二) 參加一次唸佛共修,並記錄心得

A:上星期六(10/17)參加了念佛共修, 從讚佛偈, 繞佛(從六字佛號到四字佛號),坐念, 止靜默念, 拜佛, 迴向, 及法師佛法分享這2個小時下來, 身心如同在淨土般放鬆安定.  在繞佛前, 法師先教導步伐如何走, 稱念六字時, 從「南無」右腳「阿彌」左腳 「陀」右腳「佛」左腳 到四字佛號一字一步, 就像步步踩在蓮花上. 在念佛當中從動態到靜態過程下來, 主要讓我們身口意能專心一致, 心與口念得清清楚楚, 耳根聽得清清楚楚, 不起任何妄念, 這樣才能與「阿彌陀佛」連線, 也與自己的本具佛性連線. 雖然在念佛當中還是會有雜念, 也期勉自己好好把握因緣, 多多念佛, 多多參加共修, 一次一次的進步才能常可保持與佛陀連線

第11組 程于容

為什麼要念佛?

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場共修與法會﹐之前因深怕不知規矩、程序、怕做錯、怕……﹐所以一直處在想嘗試卻不敢行動的狀況中﹐這次是因為「一定要參加 一次」的鞭策﹐所以硬著頭皮報名了這兩個活動。                           

這是我有史以來﹐念佛最多的一次﹐我的習性不好﹐平常很難憶念佛號﹐除非遇到令我難過的事﹐才會去「抱佛腳」﹐但佛都沒有「踢」開我﹐雖然我的惰性  強﹐但佛沒有遺棄我。我很享受做手縫的當下﹐我能很靜心﹐少雜念﹐在有些    過程中﹐有時候會想到一些「道理」﹐所以喜歡那樣的片刻。                    

那個週末夜晚﹐是一個嶄新的體驗﹐也是有史以來念佛最多的時候﹐很震撼﹐很莊嚴﹐所有的流程讓我的心能很靜、很慢、很淡﹐念頭雜訊越來越少﹐最後     能專注在每個腳下﹐法師開示說﹕「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對    呀!這應該是每個人所引頸期盼的﹐可是那是要下多少的功夫﹐才能達成的目標。                                                                      

11/1參加佛一﹐應是唸佛共修的延伸﹐有更多的念佛與拜佛﹐會有腰痠背痛的 感覺﹐可見業障還挺重的。整天下來﹐心真的能安住於當下﹐很喜歡。                

「花開見佛悟無生」突然有股莫名﹐無法形容的感覺﹐也讓我的「目珠有水」﹐酸酸的、痛痛的。                                                         

第15組 陳香雪

為什麼要念佛?

 最近運動時都會在心中念佛,不知不覺就跑網球場六圈,身心相當舒暢、忘我,洗澡時也念佛,等待時也念佛,總覺得不能不念佛,每一天都是相當珍貴的一天,趁還有呼吸時就好好念佛,我在禪修上比較使不上力,但念佛卻相當相應,能念到忘我時很開心,有雜念時就去觀照它,但之後就不管它了.

我很喜歡念佛,感覺和佛菩薩是同一陣線的,就如同子憶母,每一念都要真切、誠心,雖然不是每次都做得好,但求能慢慢進步,每一步都走得踏實,回頭再來檢視自己的修行是否讓自己少起煩惱,也不要讓別人起煩惱.

在念佛時總覺得好歡喜,但願能不退轉,生生世世都要往成佛之路邁進.

第17組 陳秋萍

為什麼要念佛? 我是因為什麼因緣,所以來念佛,學佛

作業 1. 為什麼要念佛?

答:個人以為念佛可以訓練專注力,可以與佛產生共鳴,獲得心靈的寧靜。

作業 2. 我是因為什麼因緣,所以來念佛,學佛。

答:從小在媽媽的影響之下,不管大小事,順利或挫折,媽媽便會叮嚀我要多唸佛就對了!爸爸還常常用初學的電腦打字,做一些佛語小卡片還護貝,讓我帶在口袋隨時唸佛。

於是,不管是害怕、寂寞還是任何不安寧,我就會自然而然地唸起佛號,但是,總是隨性且沒有規律,自從來法鼓山之後,在法師及師姐們的帶領之下,慢慢了解在規律的時間、地點按時唸佛也是修行及學佛的一種的方式。

很開心在這麼好的道場按部就班學著念佛及學佛。

第20組 林清香

為什麼要念佛? 我是因為什麼因緣,所以來念佛 學佛?

 1. 為什麼要念佛?

    心急煩亂之時 透過念佛 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念 不想雜念 靜心專注 數十分鐘後 總覺身心輕盈 原本的煩躁不見了 也悟出原來念佛可帶來心情平靜 所以愛上念佛 健走時念佛 獨處時念佛 開車時念佛 從沒想過有甚麼效果就是喜歡 當氣息平和就能帶來正向思考 自然就不隨事生煩惱心


2. 我是因為什麼因緣, 所以來念佛 學佛?

     自己一直對佛法很有興趣 年輕的時候 因緣際會買了一尊觀世音佛像 放在書櫃的一角 沒有供奉只是擺飾 隨著結婚搬家 這尊佛像也跟著我一起移動 但因工作 家庭的忙碌 始終沒有機會接觸佛法 近一兩年 孩子長大了時間也變多了 看多了人情世故 發現人生無常 開始思考生命的價值 發現只有修佛學佛才能打開潘朵拉 更發現法鼓山是自己這幾年來走過的道場 唯一能讓自己很深刻知道這是我要的 簡單平靜 透過正信佛法自修 尋找平靜的心 安定自覺 這是現在要努力學習的

第20組 賴珮瑄

111佛學班結業心得

  首先,感謝法鼓山寶雲寺提供如此優美的環境與專業的師資給我們佛學班學生們可以精進學習,記得一年級剛開學我們對寶雲寺環境及佛學課程內容還懵懵懂懂時,法師們細心帶領與教導才讓我們對環境與佛學課程內容慢慢熟悉,從介紹皈依三寶、三法印、四聖諦到八正道,開始學習出坡擔任志工。一年級下學期...